余氏祠堂|福建东营余氏祠堂

余氏祠

(家谱国际讯)余氏宗祠有深厚的汗青文化秘闻,它记述着余氏家属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余屋始称侯山,奉余靖为一世算起,至今已有三十一世,根深叶茂,人才辈出。

来到东营余氏宗祠,面前一面长约30米的华丽厚实的照壁映入眼帘,这是福清众多祠堂中难得一见的“宝物”: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规制大。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东营余氏宗祠前面的外照壁,印证了余氏宗祠兴建于明朝的史实。

龙田东营余氏祠堂

建筑奇葩今犹存

外照壁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顶上有6个飞檐翘角,飞檐下黄绿相间的滴水一字排开,其下方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墙身的中心区域,则由红色方砖贴砌而成。那照壁上青石垒就的墙基,不规则中显秩序,平凡中见沧桑。整座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步入祠堂门,整洁干净的天井展现在眼前,90多平方米的天井中,一块块油光发亮的条石,仿佛在述说着余氏宗祠的前世今生。

当然,东营余氏宗祠的“镇祠之宝”远远不止这些。那一排鎏金的插屏里面“大有文章”。这排插屏系祖上留下来的,加工年代目前无法考证,它的珍贵不但在于“老”,而且在于雕刻的精工和寓意。每扇插屏上均有动物透雕作品,连接起来自左至右是12生肖的12种动物。细细鉴赏,整组生肖透雕作品,构图饱满,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实为修建东营余氏宗祠工匠们为今人留下的一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龙田东营余氏祠堂

修祠传说

东营余氏宗祠在兴建祠堂时,也流传着一则至今令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年,村里族长曾请地理先生看“风水”,老先生看了祠堂前的两块花岗岩后,问族长是要“丁”还是要“才”。他认为两块花岗岩是龙的一对眼睛,要“丁”的意思是东营村将人丁兴旺,只要用篱笆状之物压在两块花岗岩之上,让龙眼变“瞎”即可;若要“才”,意思是东营村人丁不会多,但会出才子,那就继续让两块花岗岩“龙眼睛”熠熠生辉。因当时余氏家族人丁稀少,老被外族欺侮,所以族长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要“丁”。于是,那两块“龙眼睛”的花岗岩被石栅栏“蒙住”。不知道是为了印证那位地理先生的“未卜先知”,还是东营族人独具“福清哥”敢闯敢拼的秉性,东营余氏宗祠建成后,东营村百业俱兴,人口逐年多起来。发展到现在,成为福清市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总人口达13000多人,号称“福清第一村”。

东营余氏宗祠与其他祠堂一样,也曾经历经沧桑。解放前,东营村没有学堂,1930年起东营余氏宗祠被征用做学堂,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该祠堂终于“回归”发挥它原有功能。

龙田东营余氏海外赤子寻根谒祖,慷慨解囊;乡里族人抱本至诚,踊跃捐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使得龙田东营余氏宗祠焕发生机,祖先的传统美德,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龙田东营余氏祠堂

龙田东营余氏祠堂


家谱国际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