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3 家谱国际
再远的距离,也阻隔不了亲情的羁绊;再长的时间,也割舍不了亲人的思念。11月5日,源城区埔前镇河背村上下罗村罗运华家,就被这样一股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这一天,罗运华远在马来西亚的表叔罗官和不远万里,率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外孙一行9人回到故乡,从没见过面的亲人终于相见了,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罗官和说无论多远,无论多久没有联系,但亲人永远是亲人。记者看到,他们叔侄相见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的都是幸福的笑容。
首次回国并找到自己的故乡、年已古稀的罗官和感慨地说,这次找到自己的故乡并能与故乡的亲人相逢,幸得河源市源城区侨联的帮忙。谈起这次寻根的事,罗官和兴奋之余感叹地说:“我终于圆了几十年的寻亲梦。”罗官和说,从他懂事起,父亲就经常对他描述家乡的人和事,他对家乡一直很向往,只是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有回来。据了解,罗官和的父亲罗贵秀(又名罗仙)在清朝末年(约1900年至1910年间),跟随他人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打工。罗贵秀先是在印度尼西亚当矿工2年,之后辗转到马来西亚在煤炭厂做矿工,再后来在当地娶妻,并生育有两女一子,其中儿子就是罗官和。在有生之年,罗贵秀一直没有回过在中国的故乡。此后,暮年的罗贵秀临终前三番五次嘱咐儿子罗官和,称自己的祖居地是在广东博罗县上下罗村,让他有机会一定要回乡寻根问祖,故乡那里有自己的亲人。罗官和把父亲的遗愿一直牢记在心中,期盼能早一日回来祭拜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罗官和返回祖国寻根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开始着手寻找家乡的亲人。从1999年下半年起,年届65岁的罗官和开始多次托人帮助寻找自己的故乡。同年8月,河源市源城区侨联接到博罗县侨办的电话,请求协助旅居马来西亚华人罗官和先生寻找其父罗仙在广东的祖居地和亲人。因为行政区划的变更,博罗县一时无法找到上下罗村,于是扩大查找范围,希望河源能提供线索,以圆海外一位老人的寻亲之梦。源城区侨联随后迅速安排专人深入调查,了解到罗仙以及埔前镇上下罗村的一些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回复博罗县侨办,但此后再无音信。
由于市老干局跟马来西亚一些客属团体有往来,今年8月,罗官和便委托市老干局副局长黄智伦帮助其寻找亲人。几经周折,黄智伦找到源城区侨联干部王俊强,寻找罗仙祖居地和亲人。此时,王俊强想起13年前的事情,那是一位老华人的嘱托。于是,王俊强他们在重新整理原来简单信息的基础上,再赴埔前镇河背村,走村串巷,打听罗仙的亲属。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罗仙父的墓地,接着又找到了罗官和的胞弟罗己秀的儿子罗运华、罗运生。原来,清朝末年的埔前约上下罗村,原属博罗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埔前镇划归河源县管辖,这也是博罗县侨联部门当年找不到上下罗村的主要原因。
在异国等了13年寻找故乡音信的罗官和,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已是满头白发。今年11月5日,罗官和率自己的2子2女、儿媳、女婿、外孙女等9人,首次踏上了回国寻根问祖之路。上下罗村的乡亲们闻讯赶来,在村口燃放鞭炮迎接。百年子孙,今朝团圆。罗官和说,对家乡侨联部门的牵线寻亲之举,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他表示:“往后,我的子孙们会经常回家看看。”
树高万丈,叶落归根。如今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携子回乡寻根问祖,他们言传身教,将传统的敬老尊贤、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的美德代代相传。源城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当天热情接待了罗官和一家,并在埔前镇政府举行欢迎仪式,欢迎罗官和回到故乡寻访亲人。区委常委张春慧,市老干局副局长黄智伦,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肖良东,区侨联主席李晨蕾等参加了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上,张春慧代表区委、区政府致欢迎词,并向罗官和一行详细介绍了源城区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市与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社会的良好合作关系。她要求区侨联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海外侨胞回国回乡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最好的服务。区侨联副主任科员王俊强简要介绍了帮助罗官和寻亲的相关情况。罗官和老先生对区侨联的善行善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向区侨联赠送了“情系侨心”的牌匾。
声明:来源于客都网 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下载认亲APP
关注家谱国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