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亲

《中国名人大传:李白传》

2018/10/17 家谱国际

《中国名人大传:李白传》是李白的传记,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同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中国名人大传:李白传》

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李白自幼好学,少年时代在家乡匡山博览群书,经史、百家杂书无不通读,此外,他还喜好剑术,结交豪侠之士,在山水之间四处漫游。李白二十岁时就出游成都及峨眉山等名胜。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沿江而下,最后到达扬州。之后,于安陆(今属湖北)娶许围师的孙女为妻。 
  在这期间,李白也与当时的一般宦游士子一样,曾经多次投考求官,但终不能成。其后又前往长安,在终南山隐居。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经道士吴筠竭力举荐后,被皇帝召到长安,任命为翰林院待诏供奉。后一直没有被重用,反遭日渐疏远。于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再次云游各地。正是在这个时候,李白结识了杜甫和高适,并拜师求仙学道,等待时机为国建功。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唐代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李白在第二年参加永王李磷水军,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捕入狱。辗转出狱之后,终因追随永王之罪,被长期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附近)。 
  李白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时事的变迁,官场的复杂,使他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隐居、出仕,又隐居、再出仕,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报国志向与对政治的失望交织的矛盾心情。 
  他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获释。晚年于襄汉及江淮一带流落。李白六十一岁时,在金陵居住,听说李光弼率领的大军出征临淮,虽然此时他身体病弱,但仍请求从军出征,结果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于当涂病逝(今属安徽)。后世有李白醉后入水捉月淹死之说,不足为信。 
  李白一生政治理想远大,但他最为辉煌、最令世人瞩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他与杜甫,被后人合称为“李杜”,代表着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座并峙的高峰——韩愈有诗赞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不同时期的诗作,反映出他不同时期的人生情态和政治抱负。他在翰林院任职的两年,也是他创作的转折时期。李白前期的诗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上还有所缺乏,离开长安之后,因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心中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也随之破灭,加之他在朝中的时间虽不长,但多少也了解了最高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因而陆续写出了《行路难》《鸣皋歌送岑微君》《玉壶吟》《雪谗诗赠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书情赠蔡舍人雄》以及《梁甫吟》《远别离》等一系列大胆揭露统治集团黑暗腐朽的诗作。李白这一时期的诗作政治性较强,他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也在这些诗作中得以体现。 
  李白一生喜游历、好仙道、擅与文人仕士结交,这一特色也体现在《将进酒》《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蜀道难》《横江词》等诗篇中。 
  李白还创作了另一类不涉及政治,多以吟山咏水、表达离情别绪或反映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等为内容的诗歌作品,名篇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秋浦歌》《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人天真率直的性格,极富情趣的生活方式,都在这些风格清新隽永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对权贵的蔑视和桀骜不驯、富于抗争的个性吸引着历代的读者。李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庄子和屈原对他的创作影响至深。此外,他的作品还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乐府诗的精华。李白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气势恢宏,常以神话故事或历史典故作为诗的主题,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今存李白诗共一千余首,另有赋八篇,文六十余篇。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侵权联系删除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2981)

作者信息

浦西编辑

家谱国际责任总编

家谱国际平台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