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丨研究家谱要看源头

热点新闻

姓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是姓和氏从出现到现在,从形成到继承,从单一到多元的一种包含着人、物、事等多方面的集合体。它虽或者以单字出现,或者以两字等结构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由这些单一的字与词引发的是对姓氏文化的渊源的深度剖析。一个姓氏所代表或者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博。涉及到姓氏,到对它的研究,可包含着着本字的概念、本族的象征、图腾的开端、人物的事迹、家史的初始、历史的起源等等文明历程的探索。正因为姓氏文化包涵的概念范围过广,限于篇幅需要,笔者想简单的就姓氏文化的源流等谈一谈。

会打字就会修谱

中国早期的姓氏形成是与当时的人群构成以及组织关系等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体现在社会组成、自然环境、生活情况、智力水平、科技发展等方面。笔者认为世界性文字的构成不外乎有线性标识和图形表意等模型,但从史前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图形表意应该是文字的初始描摹立意的阶段是没有问题的,姓氏可以说是最早的家谱出现的记录。正如笔者曾经写道的一样,“它的形成,从客观上讲是先民们为区别自我族群、延续自我族群而形成的徽记、图腾等特征慢慢衍生而来。它早期可能的状态在于部落迁徙、交替、融合等情况中,有个‘纪念性’的历史记录。这些情况,目前从我国各地区考古文化层的诸多发现来看,都有着一些端倪,例如半坡仰韶文化发现的‘鱼紋’、‘ 人面鱼紋’、大汶口文化发现的‘炅’字等。这些图画,可以说是先民对自我居住事物的形象和抽象的描摹,但也应具有某些族群传承的因素在里面。须知早期中国姓氏的形成,就是由族群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开始的。因为有了以图腾等为标志的族群区分之后,才形成有家族传承的雏形、姓氏文化发展的发端”。

从目前现有对姓氏形成与出现的研究来看,主要可归纳为一下几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具有自然物的特性存在,比如姓氏有“岳”、“河”、“谷”等山川、河流元素;第二、具有图腾崇拜的特殊标识,比如姓氏里的“熊”、“马”、“羊”、“叶”等动植物形象;第三、具有所处时代发展的特性,比如姓氏有“姜”、“姬”、“姙”、“姒”等母系色彩;第四、具有封建藩屏的特征,如姓氏里的“晋”、“韩”、“赵”、“秦”等;第五、具有宗法传承的色彩,例如“令狐”、“林”、“鲁”等。如此,还有很多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细心的读者,也许能从举出的例子发现,其中很多姓氏可以存在多个归类的特点。这里就牵涉到了姓氏形成是与文字的“六书”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甚至于说中国姓氏文化的就是在延伸和发展了文字的实用性。

从这点出发,姓氏文化实际上就是文字历史的发展史,也是文明进程发展的组成部分。当然,姓氏文化中有些部分因为实用性的需要,导致很多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消亡了,这个从现有的文字发掘、考证中可以看到了,也有部分根据书写需要渐渐出现了简化、假借等情况。因此,可以说姓氏文化不能从单一方面去以偏概全,事实上它存在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姓氏在源流文化上存在多元出处,这个就是姓氏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常见状态。

综上来看,笔者从大维度分析了姓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整体模式。总体来看,中国的姓氏文化存在多而杂、繁而难的特点,并且在古今的传承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姓氏延承的情况各异,也对探讨与研究姓氏文化存在很大影响。因此,对于一个姓氏文化的研究,从笔者的经验来看,重点还在于摸清姓氏的源流。此中的源流,并非单单的从“共祖”历史开始摸索、分析,更应该从本姓氏、本支系、本亲族等的源流来分析。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摸准脉,抓到重点,不会造成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因此,姓氏文化的研究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也是一个审慎求索的过程。这个希望姓氏文化研究者需加以关注!(文/家谱国际付振起)

 

修谱就用就谱王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368121173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