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冬天,任家第二代、第三代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4号冯友兰住宅前的合影。后排三位男性,右一、右二分别是冯友兰和金山;中排五位女性,左一左二分别是孙维世和宗璞,右一右二分别是任均和任载坤;前排五位少男少女是任家的冯姓和王姓外孙。)
这是一个浓缩了百年中国史的家族,这个家族成分之复杂几乎囊括了清末以来的中国社会,有着我们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从任芝铭,到孙炳文、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孙维世、宗璞……
把女儿送到延安的革命志士
任芝铭,1869年生于河南开封,是清末举人,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曾做过汤恩伯的高级参议,抗战初期,他亲自把自己最小的女儿任均送到延安。毛泽东专门为他举办宴会,对他说,任老先生不远千里来到延安,我们非常欢迎。任芝铭回答:那边的空气太污浊了,我来延安透透新鲜空气。
1949年后,任芝铭是著名的民主人士,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土改时,他主张和平分田,温情地对待地主;三年饥饿时期,他以九十高龄写信给周恩来,如实报告农村饥馑遍野之景。他在北京颤巍巍地对女儿任均说:“这样搞不中,饿死人太多了!”
他活了整整一百岁。到晚年,经红卫兵批斗后,他已经看不懂时代的游戏或革命变异了,他向周围的人发出疑问:“是不是政变?”
他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
但他“思想很新”,没有儿子,并未使他像很多老辈人那样惶惶不可终日。他在给二女儿的诗中说:“任人呼伯道,望汝作罗兰”,把希望寄托在女儿们身上。
他让女儿们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女儿们所受新时代风气影响之大,他始料不及。比如老大与老二,先后逃婚离开老家。
(1920年代初任家合影。右坐者为任芝铭,左坐者为其妻张梦吉,中间是他们的六女任均。)
三姐嫁给冯友兰,是父母之命
老大任馥坤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早年父母为其订过婚约,她不满意。老二任纬坤(后更名任锐)与孙炳文自由恋爱后,孙炳文把自己的好友黄肇修介绍给了大姐。两人自由恋爱,结婚时大姐已27岁。
黄肇修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采矿工程系,成为中国最早的专家矿长。新中国成立时,60岁的他担任了西南煤矿管理局总工程师。
任馥坤生了四个儿子,还收养了孙炳文的女儿孙新世。“她把孩子都栽培成才,老大是高级工程师,女儿孙新世曾在北京大学教书。另外三个孩子也都有成就。”
(上世纪30年代,任家老大任馥坤一家与父母在一起。)
老三任载坤,婚姻也是父母之命。任芝铭看中了冯友兰,给女儿订了婚。订婚前两人从未见过面。任载坤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学校校长。
1923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的冯友兰,一心致力于振兴中国的教育与学术,49年前,即因中国哲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蜚声海内外。文革期间,在巨大政治压力下,曾违心地撰写批孔文章。晚年他坦诚地说:“我在当时的思想,真是毫无实事求是之意,而有哗众取宠之心,不是立其诚而是立其伪。”
老三载坤和老大馥坤的生活道路相似,相貌也酷似。“三姐她很有修养,从不失态喊叫。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生活艰辛,教授们卖文卖字刻图章,三姐就卖炸麻花补贴家用。”六妹任平坤在《我这九十年》写道。
任载坤有四个孩子,老大冯钟琏,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做了中学教员。老二冯钟辽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从军抗日,参加了滇西反攻战役,后去美国,成为工业锅炉专家。老三冯钟璞即宗璞,现已85岁,作品获茅盾文学奖,老四冯钟越,是飞机强度专家,可惜51岁就病逝了。
冯钟璞的叔叔冯景兰是著名地质学家,其女儿冯钟芸,是西南联大第一位女教师。钟芸的丈夫任继愈,也是哲学大师。
二姐最有名的女儿是孙维世
老二任纬坤(任锐),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22岁时嫁给孙炳文。早在辛亥革命前,任锐与孙炳文都加入了同盟会。民国后,同盟会办《民国报》,孙炳文任总编,梁漱溟等任记者,任锐任编辑。
1916年,孙炳文投奔蔡锷,后到朱德部任参谋,与朱德结为金兰之交。1922年孙朱两人同去欧洲,任锐进了北大文学系读书。在欧洲,周恩来介绍朱德和孙炳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孙炳文回国,介绍妻子入了党。
国共合作和北伐时期,孙炳文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四一二”政变后,被国民党右派腰斩于上海龙华。
孙炳文就义后,任锐带四个年幼子女颠沛流离,她自己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家,她曾走上街头,慷慨演讲,愤怒谴责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她的示儿名诗是:“儿父临刑曾大呼,我今就义亦从容。寄语天涯小儿女,莫将血恨付秋风!”。
后来,她和女儿孙维世都到了延安。母女先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同学,又在马列主义学院一起学习。母女同学,成为延安佳话。大伙都很尊敬她,喊她“妈妈同志”,连毛泽东给她写信也这样称呼。
1945年秋,任锐的三儿子孙名世从国统区转到延安,当时母子已离别数载,相聚仅月余,任锐又把儿子送到了前线。
1949年4月,任锐病逝于天津,在北京万安公墓举行公葬,墓碑是周恩来题写。
任锐的子女,也都有才华有能力。孙宁世(孙泱),曾任人大副校长,“文化大革命”时被害。老三孙济世,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工作,曾任四川省旅游局局长。老四孙名世,新中国成立前牺牲。
任锐的儿女中,最有名的是老二孙维世。她美丽聪明活泼,从小被周恩来收养,延安时期,她是最出众的女性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引入中国,对中国话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她的丈夫金山,是著名演员。可惜,“文化大革命”时,这位“红色格格”离奇死亡。
时至今日,还有类似小报文章在说孙维世死时的惨状。“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惨死狱中。死的时候,手带镣铐,浑身赤裸,遍体鳞伤。那一年,孙维世48岁。”……自然,更多地是猜测她跟某领导人之间的暖昧关系。她六姨任均老人只知道:“没有任何家人见到过维世的遗体”。
任家六姑娘任均(右)和二姐任锐、孙维世(中)1930年代的合影
(孙维世与周恩来、邓颖超的合影)
六妹任平坤(任均),是任芝铭最小的孩子,姐姐们比她大了很多,她只好和小一辈的外甥女玩,她和孙维世是“闺密”,相差只有一岁,同在开封上小学。1935年,任锐将她和孙维世带到上海,进入天一影片公司东方话剧社学习。
1938年冬天,70岁的任芝铭亲送任均到延安,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从事话剧表演,演旦角十分出色,被称为“延安梅兰芳”。这一时期,她嫁给了延安鲁艺的同班同学、北洋政府将军之子王一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王一达任中国驻保加利亚使馆文化参赞,两人驻外工作数年。
任均生育了五个孩子,老大曾任北京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老二定居美国;老三是深圳一企业家,现从事公益事业;老四王克明,是文化学者;老五名叫王克林,定居加拿大,是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
除了上述四姐妹外,任家老四老五均英年早逝。
老四任焕坤1917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五四运动时,她是开封学生领袖,成功推动了全市罢课。
她嫁给了也是辛亥志士的新蔡县举人刘积勋的儿子刘沛直,夫妻感情非常好。可惜1921年,年仅21岁的任焕坤产褥风离世。
老五任叙坤,是任家六姐妹中最美最像古典仕女的一个,人称“东方美人”,18岁因肺病逝于北京。
参考书:任均:《我这九十年》(华文出版社) 余世存《家世》(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文章来源:时拾史事公众号 作者:叶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