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源流|余姓堂号之新安堂源流

余氏

古姓老一辈也有人说我们余姓原是(下邳堂),嫌(下邳)名不雅,占了古姓的(新安堂)名号,又一说余氏与古氏原是同源,余氏人多,将新安堂名号占有。

余氏郡望新安郡指的是徽歙地区(今安微)的新安郡,新安堂这个堂号自称,一般指的是徽歙之新安,也有一说是河南之新安。

河南新安县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市西部,北临黄河,与河南省济源市及山西省垣曲县隔河相望;南与宜阳县接壤;西与渑池县及义马市为邻;东与孟津县及洛阳市毗连。

新安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实物为证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秦时置县推算,迄今也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和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华夏文化。相传黄帝、炎帝曾在这一带活动,因而人们又称新安为“表里山河”、“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帝之根”。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有著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墓志铭博物馆——千唐志斋,还有汉函谷关、王乔洞、洞真观等人文景观。“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就是写于新安,也许诗人不会想到,自己饱含酸楚的一笔竟成为今日繁华的映衬和烘托。

据史书记载:新安置县于秦时,取新治安宁之意。属宏农郡,汉代因之,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隋置谷州,因县境有谷山,改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大业初省东垣入新安,唐贞观间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复变。唐宋以来长期属河南府(或路),直至清末。1936年复新安县名。故址在今促池境内,属河洛道,以后道撤,直属省辖。建国后属洛阳专区,现为洛阳市辖县。

新安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仍属扬州。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加上原属之始新、黎阳、歙、黟,仍领六县。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于海宁,当时新安郡领五县,即: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将原属吴郡管辖的寿昌县(即浙江寿昌县,今并于浙江建德市),划归新安郡,新安郡从此复领六县,即海宁、始新、遂安、寿昌、歙和黟。

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一作梁安),郡领县七,不久,废良安县,郡仍领县六。

梁武帝承圣二年(553年),将原新安郡一分为二,遂安、始新、寿昌三县仍属新安郡;将原并于海宁的黎阳重新划出,复为二县,加上歙、黟共四县,由新建之新宁郡管辖(即今本区的基本区域),治海宁,与原新安郡并属扬州,此时之新安郡非今之“徽州”,但时仅九年。

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再次将黎阳县并入海宁县,复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领歙、黟、海宁、始新、遂安和寿昌共六县,隶属东扬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州,以州统县,将歙、黟二县并入海宁为歙州,州治设海宁;又将始新县改为新安县,原遂安、寿昌并入新安县,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歙州辖地仅有原新安郡的一半,即今徽州的基本地域。此后近二十年称“新安”的又非今日之“徽州”。

隋文帝开皇二十一年(591年)恢复原歙县,并将早先属海宁的篁墩划归歙县管辖,恢复原黟县,并将州治设在黟县,州领歙、黟、海宁三县。

开皇十八年(589年),改海宁为休宁,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不久,复将休宁划归歙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仍领休宁、歙、黟三县,郡治在歙。不久战乱起,歙县登源〔后属绩溪县〕人汪华起兵,占郡地及附近州郡,自称吴王。

大业十二年(616年),汪华迁郡治于休宁,次年(617年),汪华再迁郡治于歙。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仍领歙、黟、休宁三县。同年汪华归唐,封越国公,并授以歙州刺史,以歙州为总管府,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今浙江金华)和饶(今江西上饶)六军诸军事。
武德七年(624年),改歙州总管为歙州都督。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歙州属江南道。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划歙地一部分新建北野县。歙州领县四:歙、黟、休宁、北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歙州改属江南东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又析休宁县回玉乡和邻县乐平(一说鄱阳)的怀金乡,新建婺源县,属歙州辖。歙州领歙、黟、休宁、北野和婺源五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治所仍在歙。天宝六年(747年),改黟山为黄山。

唐肃宗改元乾元元年(758年),因忌恨安禄山,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隶属浙江西道节度使,并隶宣、歙、饶观察使。

新安郡大致是在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地带的徽歙四地区,而徽州地名的来源则来自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仍领六县,治所在歙县。

余氏郡望新安郡则指的是徽歙地区的新安郡,而河南的新安县则属于弘农郡,而余氏发展大致是到了徽歙地区以后发展壮大,故多以新安堂这个堂号自称,一般指的是徽歙之新安,而河南之新安县秦汉属于弘农郡,弘农郡古属晋国封地,也是杨氏发源地,杨姓同余氏一样出自姬姓,均是晋国公族,所以说这也许是肇姓之地,河南新安,总之余氏之来源,发展都与新安有着莫大的关系,两个新安都与余氏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县,还是郡都与余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世世代代相传,以新安堂自称,也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也可能两者都是。(小净整理)

来源:余氏总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