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著名作家流沙河兄弟寻根记

寻根    

(家谱国际讯)“狐狸有洞,飞鸟有窝,游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从偶得族谱到重新修订,再到10年漫漫寻根路,流沙河兄弟终于找到了“枕头”之地,有了一次难忘的寻根之旅。

寻根|著名作家流沙河兄弟寻根记

流沙河

三百年前,远祖从江南入川
 
成都平原东北边,距蓉城30公里之地,有个古名叫大小寺的地方。300多年前,由两江总督提名,朝廷批准,流沙河(余勋坦)的远祖余良正手持任职批文,从江南扬州府泰州大圣村军望庄,随移民潮,经湖广由湘西入川,到成都任武职。
 
余良正见成都如此残破,对仕途灰心了,辞职,先迁资阳县、后迁彭县隆丰场化成院侧务农。康熙36年(1697),他带着24岁的二儿子余允信,又从彭县迁到金堂县城外北甘泉乡(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大小寺旁边插占垦荒务农。这样的记载,曾铭刻在余家老祠堂的一面石碑上。
 
经多年农耕生活,先祖余绍虞少时入县学读书,家学渊源有自焉。长子余恬、二子余恺相继考中秀才,取得成都府生员资格。受此影响,余氏家族后人学风日盛,诗书传承,化境渐佳。
 
我们爷爷的爷爷,余纯笏于道光28年(1848),从乡间搬进金堂县城新居四兴堂院落居住。直到上世纪30-50年代,我们兄妹(除大哥、大姐生于成都外)后5人,都出生并生活在那里。古宅幽幽,风雨如晦,荫庇后代,供人居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沙河屈居故宅,兄妹谋生在外,我下乡插队务农。这段光阴结束后,家人也彻底离开了旧居。

寻根|著名作家流沙河兄弟寻根记

流沙河

吃清明会,偶得残破老族谱
 
1986年,余氏族人首次在大小寺新祠堂吃清明会,由当时辈份最高的余勋英老先生主持。他在讲述余氏源流后,流沙河补讲先辈的传说故事。众人耳闻离奇情节,深受鼓舞,大为感动。

此时,一位木讷的汉子,悄然返回家中,翻出一本残破的余氏族谱:“我们是大房的人,可惜没有文化,几代人都没看重它;九伯伯,还是你拿着有用……”言罢,他把族谱赠与流沙河。

从序言上看,这本重见天日的残卷,为光绪5年(1879)的修定本。在100多年里,余氏族人虽遵循班辈顺序取名,但在文本上记载上却处于失忆状态。

偶得族谱,众人如获至宝。经余勋英、余勋坦、余伯奎确认,整理工作开始了。1995年,由流沙河执笔撰文,重续了,3代辈分,编出手写体《余氏族谱》。有此依凭正本清源,人也活得朗然清秀起来。

寻根|著名作家流沙河兄弟寻根记

流沙河

十年寻根,促成两兄弟成行
 
此后,家人、族人聚会,常常谈到乡下祠堂那面石碑的铭文。“我从哪里来?将到何处去?”已是我们永远的幽思和谜题了,我们需要找到“枕头”的地方。

于此,流沙河写信委托泰州的一位文艺后辈,希望他能查明过去“江南扬州府泰州大圣村军望庄”的现今地址所在。故土情怀,与日俱增,老境已至,几成不寐。
 
浅草报春绿,天意怜游子。10年后,竟有佳音从北方传来,一位叫张定的泰兴文史老人,几多书信往来,厘清远古迷雾,终于促成流沙河兄弟的寻根之旅。
 
接到家兄电话,出发日期拟定,我的心情欣喜雀跃,就盼着寻找300年前的故土、认祖归宗那一刻的到来。联系过泰兴市文联、市作协领导,得到对方大力支持和盛情接待的承诺。
 
经两个多小时的蓝天之旅,云白风清已尽入眼帘。“又一个家乡”的妙思,让我们拥有了生命的“原点”和延伸的终点。当我们下飞机走出大厅,便有人举着“流沙河”字样的牌子等待我们。市作协一位老师驾车前来接风,握手寒暄中,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盛意。

寻根|著名作家流沙河兄弟寻根记

流沙河书法作品

祖地生香,吸附着游子灵魂
 
当夜,我们兄弟二人住进酒店,市文联、市作协领导和张定先生,都来看望我们,欢迎我们回到故地追本溯源,让我们有不胜荣幸之感。
 
张定先生进一步论说他的考证依据,每有疑问,皆能以理服人。除来回两日行程,我们听取了市文联以逸待劳的安排。
 
第一天为寻根活动。我们到了旧时的余家祠、余家湾、余家桥,还认到一位叫余兰芳的大姐。流沙河叫她“妹妹”,让老人家好生高兴。传说中泰州的祖茔,就在脚下的余家湾。旧物不存,土壤生香,地下的磁场,吸附着游子的灵魂。
 
午饭后休息,精神备增。下午,我们去蔡庄(300年前曾叫郡王庄),祖先入蜀的起点。那里有个泰州谱牒文化研究会,其中一位老师热情写诗道:“大孙乃大圣,军王为郡王。扬子连蜀水,祥泰双凤堂。”
 
是啊!共饮长江水,300年前是乡人。流沙河很感动,为此地提笔写下:“蔡庄古名郡王庄”;又被留墨一刊物名“家谱文谭”。目睹此情此景,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群古人换上现代服装,正围桌畅谈悠悠兴亡事。
 
第二天上午,流沙河与当地诗作者交流,畅谈他由诗而文的写作之路,并接受电视台采访,就“泰兴”二字作出“说文解字”式的分析。完了,他题写“宁静致远”赠市文联、题写“虚室生白”赠市作协,以表谢意。

寻根|著名作家流沙河兄弟寻根记

流沙河书法作品

夙愿已了,“请受游子一拜”
 
夜宿高楼,上床熄灯,我们感慨不已。流沙河悄声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集体。若没有张定先生10年努力,没有市文联、市作协的鼎力相助……”此时,他沉默了。
 
我接上话:“我们将寸步难行!”是夜,我展开泰兴市交通地图,发现蔡庄正北有个大泗镇,立即向家兄报告。流沙河在养神中,轻轻朗诵出一首南唐无名氏宫女的《长相思》: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明月人倚楼。
 
我咀嚼着这首词的意境,越发觉得可以作为这次行程的注脚。的确,从这里沿长江上溯不远,就该是瓜洲古渡头。那悠悠的寻根之旅,也该“恨到归时方始休”了。
 
我撩开窗帘,天上一轮圆月,眼下万家灯火,夙愿已了,在诗意的辉光下,不正是“明月人倚楼”的时刻?还是用流沙河昨夜为《泰兴文学》主编写下的几句话作结尾吧:
 
三千里路,
寻找三百年前的故乡。
泰兴,
请受游子一拜……

寻根|著名作家流沙河兄弟寻根记

流沙河

流沙河简介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城厢镇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
 
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和《星星》诗刊编辑。
 
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流沙河在全国上下被批倒批臭,后连续接受多种“劳动改造”(白天修路、锯木头,傍晚遭批斗),累计20年。
 
1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著作。
 
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0多种。
 
“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为我国人名字惯为3字,所以将“河”复补。

(余勋禾【流沙河弟弟】/文)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