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资料|重庆黔江濯水余氏“八贤堂”故事

余氏资

(家谱国际讯)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

走进濯水古镇,街道全由青石板铺就,街道两旁是木质结构的民居,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错落有致,别有风韵。作为徽派民俗建筑的代表,八贤堂在众多四合院中凤毛麟角、脱颖而出,让来古镇的游客,深深的记住了它。

濯水古镇

八贤堂的来历

为什么要叫“八贤堂”呢?这是因为余氏一族是当地出名的书香世家,祖上人才辈出。而“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的故事更是在当地传为佳话。先祖铁木健育有九男一女,九个儿子都中了蒙元进士,后来他招的一个女婿也中了进士,因此也有“九子十进士”的说法。铁木健的子弟在朝中任尚书、宰相等要职,声名显赫一时。后世子孙用“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来形容孛儿只斤氏这一支先祖有很多在朝堂上做官,这是余家最引以为荣的骄傲。而在堂屋横联上用“八贤堂”三个字,一是为了纪念褒扬先祖,二是勉励后人勤学入仕。余家的先祖是否真的出了这么多高官我们不得而知,但余氏一族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却是远近闻名的。

濯水古镇余氏八贤堂

走进大院,里面有堂屋、有合院、有天井,错落有序,散发着书香之家的雅气。大院第一进为9柱,第二进祠堂为11柱,第三进为7柱,均为横向5列4间。第二进祠堂的左右两边墙壁上,横挂着6块牌匾,上面用小篆书写了余氏一族搬迁濯水古镇的历史,和余氏一族由孛儿只斤氏改余姓的典故。

濯水古镇余氏八贤堂

四合院的余氏

余氏家族搬迁到濯水以后,一直保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子孙世代学文从医,逐渐发展成了古镇四大家族之一。

余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静静地走在余家旧院里,这经历了260多年风雨的古宅,不免让人有如梦似幻的错觉,仿佛“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的历史就发生在昨天,又好像房间里的那些前朝古人并没化成烟尘远去,仿佛他们还坐在某间屋子里,时不时地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余氏老人讲诉八贤堂

家谱国际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