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稷山勋重村赵氏家族

古村    

勋重村是一个拥有人口2000多人的村庄。村内赵氏是大姓,现在还保存着十数座民居。

勋重村

在村内一座老式舞台的后面,矗立一通赵公神道碑,碑额上书“大明”,碑题“勑封文林郎山东东昌府博平县知县东郊赵公神道”。立碑的时间为天启七年。这至少可以表明,明代赵氏家族是出过知县一类的人物的。

牌坊东面

走马板题记

在村子的东南方向,跨东西街,保存有一座七八米高的砖雕牌坊,两面匾题“节孝坊”,下面走马板题记:“旌表已故处士赵廷栋之妻王氏节孝坊”。节孝坊建造于道光四年(1824),是目前河东地区唯一留存的砖质牌坊,故而显得弥足珍贵。牌坊前后两面先后雕刻麒麟照壁四面,运动期间被人用泥巴糊了起来,间接保护了牌坊的完整性。

神兽

神兽

节孝坊

在道光年间,晋南地区的社会经济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活跃,从事商贾的人很多,也造就了一批有产阶级,有些甚至是大地主,或富商巨贾。赵氏家族在当时的财富应当是比较可观。

牌坊顶部

据了解,清代乾隆年间,村内的一支赵氏就是方圆之内的富裕之家,但当时可能只是个土财主,目光仅限于置买院宅、扩充田产。到了道光年间,该家长子赵泰来继承祖业,农商并作,在本村和各地开办磨坊、油坊、醋坊、碾坊、染坊等,而后在本县翟店镇东街开设了“德盛亨”粮号、“瑞盛俊”油坊,经营粮油杂货产业。

牌坊西边的一个巷子门

光绪三年(1877年),晋南地区遭遇大旱,夏秋绝收,民不聊生,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赵家原来在翟店和县城开设的“德盛亨”粮号和“德盛”当铺也因农商凋零、世面混乱而被迫关门歇业。

风铃还是原物

面对窘境,赵泰来的孙子赵玉珍决定另谋出路,遂携同宗兄弟渡河西下,在陕西西安的灞桥、周至一带开设“世盛公”店铺,经营粮油和油炸食品,生意再次进入鼎盛时期,雇用的伙计一度达到40余人,且在当地买地600多亩用以自产自销。1937年抗战爆发,时局动乱,赵家的生意被迫歇业,从此衰败下来。

赵家大户所在

家谱国际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