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年家族|李氏家族 园丁辈出

寻访百

腾冲和顺,一个口口相传的人杰地灵之地,100年前,云南一代大师艾思奇(原名李生萱)生于斯长于斯。艾思奇除了“人民哲学家”、“毛泽东哲学顾问”这些身份外,还有一个头衔是“老师”,被聘任为北京大学教授。

寻访李氏家谱,我们惊叹于这个大家族为近代中国的付出,惊叹这个家族人才辈出。

李生庄的长孙李方明透露,整个家族做得最多的一种工作就是——老师。

艾思奇的祖父——李德润的二儿子从事私塾教学,三儿子李曰垓为少数民族办学起,再到第三代李生庄、艾思奇等接下来的五代人里,至少出了近20个人民教师。

寻访百年家族|李氏家族 园丁辈出

艾思奇的祖父李德润是滇西具有代表性的儒商之一

第一代:李德润 将西方新信息传给儿孙

讲李氏家族故事之前,李方明说要先从李氏先祖的故事开场。先祖是一名军人,名叫黑斯波。据李氏家谱记载,其先祖黑斯波系蒙古族,明初随沐英、傅友德征战平定云南,驻屯腾冲;他生了3个儿子,都从了军,也开枝散叶繁衍了后人。艾思奇是黑斯波的第18代裔孙。(据李曰垓三子李生葂言,黑斯波崇信唐太宗李世民而将后代取姓李。)

1850年,艾思奇的祖父李德润在腾冲出生。缅甸打工累积了原始资本后,逐渐成为滇西具有代表性的儒商。由于经商的便利,李德润常给家里带来国外和西方历史变迁的新信息,这对儿孙们的成长具有莫大的影响。

李德润的二儿子在家教私塾,三子李曰垓就读云南和京师的高等学堂,四子、五子均赴日本留学。

“唯有知识方能改变命运。”时至今日,李方明都在感叹曾祖父李德润能将孩子送出国,这在当时是相当有远见的,促成了接下来几代人思想的开放和对知识的渴求。

第二代:李曰垓、李曰基 “天南一支笔”与“比肩梅兰芳”

对于李姓家族来说,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是颗最亮眼的星星。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被大学问家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

1915年末,云南反对帝制,拥护共和,首举反袁义旗。他提出讨袁应以“护国”立名,为义师定名“护国军”,并亲任总司令蔡锷率领的护国第一军秘书长。著名的《讨袁檄文》,出自李曰垓手笔。

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李曰垓因新军阀迫害,流亡香港和苏沪。他开始对其多年的革命实践进行反思,对中西文化和哲学进行深入的比较思考,并在苏州与章太炎研究国学。多年的积淀,让他在1929年担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时,能沉下心来治理边疆,8年期间以德化人。

这些传奇的经历并没有妨碍他做一名好父亲。李曰垓生有4子一女,长子李生庄与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李生庄曾在回忆中表示,父亲李曰垓还是一个对孩子民主宽厚的人,因为李曰垓身体力行的影响,孩子们都跟他一起走上了怎么救国,怎么报效国家之路。

在后辈们眼里,李曰基(1893~1937),艾思奇的五叔,也相当具有地位和传奇色彩。1909年,李曰基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与朱德同学;1911年,参加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和护国讨袁战争。是中共云南地下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负责军运。

李曰基研究中国哲学史,又善古乐,精七弦古琴,曾与国乐艺术家们共同组织“霄霏国乐社”借上海兰心大戏院义演,为抗日将士募捐,每场听众逾千人,票价比肩梅兰芳。

寻访百年家族|李氏家族 园丁辈出

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和母亲寸宽福

第三代:李生庄、艾思奇(李生萱) 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深远

李生庄,艾思奇大哥,1920年与段融生等人创建大同社,是云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26年入南京东南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并师从章太炎研学经史。

1928年从上海回到昆明,与艾思奇在昆明传播唯物史观和辩证法。1930年随父到腾冲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公署秘书长并兼和顺图书馆馆长,协助父亲改良滇西弊政,兴办地方交通、水电等,设立少数民族学校。随后,李生庄创办了《腾越日报》,创办女子中学兼任校长。

上世纪30年代,李生萱在上海泉漳中学从教时,已着手准备翻译前苏联哲学家米丁著的《新哲学大纲》。而且还用“李东明”、“思奇”的笔名在上海出版的《中华日报》上发表哲学短文,逐渐引起哲学界的注意。李生萱用艾思奇的笔名发表文章,以后一直用此名字直到去世。

17岁的艾思奇,满怀着求知的愿望和立志救国的雄心,东渡日本留学。上世纪30年代中期,《大众哲学》面世,这本被后人称为通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书影响了一代代青年人。

本文特别鸣谢《艾思奇图册1910-2010》的主编王丹一女士

寻访百年家族|李氏家族 园丁辈出

艾思奇与妻子王丹一、3个孩子的合影

背后故事

为啥改名“艾思奇”

对改名的种种说法,已故的我国出版家黄洛峰有段回忆:“……以他‘艾思奇’笔名来说,他是在看了一部外国电影《爱斯基摩人》后,忽然灵机一动,借用这个片名的谐音取名的。如果不是一个心地活泼的人,他能用谐音来表示‘爱好思考奇异事物’这样寓意的笔名么?”

为啥去日本留学

艾思奇去日本留学的初衷,是因曾祖父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工业不发达,缺乏振兴实业的人才;曾祖父主张“工业救国”,希望儿子最好去日本留学,寻找救国的道路。就这样,艾思奇两次赴日本留学。“实际上,正因为他有机会去到日本,才从那里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他后来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

谁引领艾思奇成长

常说长兄如父,李生庄也是艾思奇成长道路的引领人,兄弟俩感情深厚。李方明说,“家里收藏的一件大衣,是爷爷李生庄买给艾思奇的,后来艾思奇又转给了去北京大学读书的父亲。父亲带回昆明,我还穿过一段时间,最后衣服到了艾思奇纪念馆里。”

何为“李氏一门四杰”

李生庄与其父亲李曰垓、五叔李曰基、二弟李生萱(艾思奇)被誉为腾冲和顺“李氏一门四杰”。三弟李生葂(1915年至1996年),一生主要精力奉献给了云南大学图书馆,是地方文献、善本古籍专家。

(春城晚报/文 家谱国际整理)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w52020218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