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讯)大围村的救孤传说与藏山的忠义文化一脉相承,是同一时期同一故事的不同事发地。大围村突出围孤救孤,藏山则彰显藏孤育孤。在大围村佛手沟内,至今仍有藏匿洞、饮马池、神水池、无字碑、白虎护孤、试剑石、千年佛像等历史遗迹。
走进赵氏孤儿第一藏身地——山西盂县大围村佛手沟,探访了当年屠岸贾带追兵包围赵氏孤儿,程婴携赵氏孤儿脱身的圣地。
山西盂县大围村
迎宾树,两颗高大茂盛的核桃树,树龄已逾150年。树干周长4米,高10多米,树影婆娑,生意怏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翠绿如盖,望之若云。
迎宾树
饮水池,即程婴与赵氏孤儿隐匿期间饮水处。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盛夏烈日之下,冷气直逼人面。数九隆冬,此池仍暖气四散,温及人心,彼视为山中圣泉。据说,此水富含微量元素,常年引用对身心大有裨益。
饮水池
饮马池,当年程婴与赵氏孤儿避难时饮马处。池内泉水常年不断,水质甘冽,清澈见底。洞外群山寂寂,松涛阵阵,鸟鸣啾啾。
饮马池
牛头岩,当年程婴携孤欲觅路逃离,方饮马毕走出洞口,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口顶上一块巨岩坠落,酷似牛头,将洞口封堵。故老相传,饮马洞内饮马池乃神驹饮水处,驽马岂能得入?
牛头岩
摩崖石刻,源自北魏。佛像等人高,身披袈裟,衣纹流畅,前胸平坦,面型丰满,垂目俯视,神态庄严,质朴浑厚,形象逼真,安静优雅,神韵柔和。历经一千多年,依旧整体保存完好,清晰可见原貌。
佛像
隐匿洞,相传程婴携孤为躲避屠岸贾追杀,曾在此藏匿一年零九个月。后至民国,抗战时期,刀兵四起,一有强盗、军阀、日寇入侵,大围村百姓即躲入洞内藏匿。纵观近百年扰乱纷争,大围村百姓无有重大伤亡,隐匿洞厥功甚伟!
隐匿洞
家谱国际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家谱国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