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嬴姓及他姓改姓;其始祖皋陶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直系后裔,颛顼为黄帝次子昌意之子,与廉、徐、江、秦、梁、李、赵、黄、马、葛、谷、缪、钟、费等姓氏的汉族人,合称为嬴姓十四氏
石首华容“百官堂”五世祖李永思首撰族谱时编了二十派:金水木火土,谦良本性同,中和承祖德,豫顺必兴隆。在一九四八年,第八届续谱时又增编了二十派:有美循先绪,绍闻广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湖南茶陵(衡山)李氏字辈:排行原诗: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排行新诗: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向阳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声大,逢年可作梅。
陕西安康李氏派语:治定来全,忠孝贤良,承前育后,兴宗耀祖,先彰正义,永显文武,春,德,大,聪明睿智,玉彩金颜,本支百世,用从先进,翰章忠政,克广德新,高雅俊秀,仁义谦真,文武双全,安邦定国,增光耀祖,福寿添升,千年富贵,万代荣昌。
安徽潜山道德堂李氏派语:宗仁道春初 光长世高尚 立显承宏先 德广扬昌远 支蕃启吉良 根本植伦常 祖志培经学 家声积善芳 材华传国代 恩义达邦乡 兰桂阶庭茂 筠松节序彰 同林时旈秀 绍述庆钟祥。
李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即
老子,字聃,亦称
老聃,一说字
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传说是
东周王室管理典籍之史官。
孔子曾向其问礼。著《道德经》五千言。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本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儒家“仁义”观和墨家“
尚贤”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史记》称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隐君子也”。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李姓第一人。
李牧:(?-前228),战国末赵将。长期驻守
雁门,智勇兼备,能攻善守,治军有方,颇得军心。十余年间,屡败东胡,降服林胡,
匈奴不敢犯边。
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以
副将从
廉颇大破燕军。
赵王迁三年(前233),率军向秦反攻,在肥累大败
秦军,因功封
武安君。后赵中秦反间计,他被杀,秦遂灭赵。
李牧
李斯:(?-前208),秦代政治家。楚
上蔡(今河南上蔡西)人。少时为郡小吏,后受业于
荀卿。战国末年入秦,初为
吕不韦舍人,以贤任为郎,遂向
秦王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受秦王赏识,拜为长史、
客卿。前237年秦宗室贵族提出“逐客”主张,他上书劝阻,又得秦王采纳重用,迁任廷尉。秦统一中国后,官至丞相。他力主废分封,设郡县;提议焚诗书,禁私学;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为
秦始皇采纳。又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前210年,秦始皇死,他与赵高合谋,伪作始皇诏书,逼迫始皇长子
扶苏自杀,立少子
胡亥为二世皇帝。后遭
赵高所忌,诬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灭三族。
汉
李广:(?-前119),西汉将领。陇西成纪(甘肃
秦安)人。善骑射。文帝时,因击匈奴有功为
散骑常侍。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郡太守。智勇善战。匈奴称之为“
飞将军”,不敢犯边。
元狩四年(前119),随
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李陵:(?-前74),西汉将。字少卿,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有广之风”(《汉书》)。武帝时,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率步骑五千余出居延北击匈奴,遇敌十万余,陷重围,他苦战九天,终因矢尽粮绝而降匈奴。武帝闻之,族其家。后病死于匈奴。
李延年:(?-约前87),西汉音乐家。中山(郡治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身,父母兄弟亦皆为乐工。因犯法被处腐刑,供事于狗监。善歌,又善创造新声。其妹得幸武帝,称
李夫人,他被任为
协律都尉,宠幸与
韩嫣相等。曾为《汉郊祀歌》十九章配乐,又作新声二十八解。李夫人死后,其弟犯罪,被族诛。
李固:(94-147)东汉臣。字子坚,汉中南郡(
陕西汉中)人。少好学,博览经典,结交英贤。顺帝时,上书陈外戚、宦官专政之弊,任议郎、荆州刺史等。后任将作大匠、
大司农。冲帝即位,迁太尉。冲帝死,他议立
清河王,为
梁冀所忌,被免职,杀死。《后汉书》称其“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
晋
李毅:西晋将领。
李业兴
隋
李子通:(?-622),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首领。东海丞(山东枣庄)人。少家贫,以渔猎为生。初投
长白山左才相起义军,后投
杜伏威。旋率二万人占据海陵,自称将军。
皇泰二年(619)攻占
江都,自立为帝,国号吴,建元
明政。620年,为杜伏威所迫,降唐。622年,又叛唐南逃,被捕杀。
李密:(582-618),隋末瓦岗起义军首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二年入
瓦岗军,献计
翟让,击杀隋大将
张须陀。后自统一军,号蒲山公营。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因麻痹轻敌,为
王世充击败,部众或降或散,他率残部投降唐朝。不久,又叛逃东走,至
熊耳山(今河南
宜阳南),为
唐军截击杀死。
李轨:(?-619),隋末割据者。字处则。武威姑臧(甘肃武威)人。隋末任
鹰扬府司马。617年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次年称帝,年号安乐,攻据张液、敦煌等
河西五郡地,由其户部尚书
安修仁掌握枢密。唐高祖密遣修仁兄兴贵入凉,他任为
左右卫大将军。后修仁兄弟引
胡兵破其城,他被擒,斩于长安。
李春:隋桥梁专家。开皇、大业之际,在赵州(河北
赵县)南门外河上设计与建造
赵州桥,又称
安济桥,桥全长50.82米,面宽近10米。单孔,跨径37.37米,拱弧矢高7.23米。造形美观奇特、建筑精致牢固。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
石拱桥。
唐
李渊:(566-635),即唐高祖。唐朝
开国皇帝。618-626年在位。字叔德,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旧唐书》称其“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末,为太原留守。大业十三年,起兵攻入长安,立炀帝孙
杨侑为帝,次年废侑自立为帝,建唐朝,建元武德。武德九年,被迫传位给次子世民,自称
太上皇。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
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
贞观。
李隆基: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
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
窦德妃。
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三原(今属陕西)人。字药师。通书史,知兵法。初事隋,后归唐,拜行军总管。武德四年(621),以李孝恭长史,参予击萧铣,擒辅公祐,多建殊功。太宗践祚,授刑部尚书。又破突厥,擒颉利,拓地至大漠,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吐尔浑寇边,复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进兵讨之。改封卫国公。卒谥景武。后人录其论兵语为《李卫公问对》。
李纲:(547年—631年),字文纪,初名
李瑗,隋唐时名臣,观州蓨(今河北
景县)人。隋唐名臣,曾当过隋唐两朝三个太子的师傅,
李渊建唐称帝后,拜李纲为礼部尚书,兼
太子詹事。
李百药:(565-648),唐史学家。字重规,
李德林子,定州安平(属河北)人。仕隋,历
太子舍人、礼部员外郎等职。大业末,
任建安郡丞。贞观初,为
中书舍人。著《
封建论》,反对分封功臣;以《赞道赋》讽太子之淫。奉诏修五礼律令,又依其父旧稿,兼采他书之长,历十年成《齐书》五十卷,即今《
北齐书》。又长于五言诗。《旧唐书》称其为“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有文集三十卷。
李延寿:唐史学家。相州(治今
河南安阳)人,字遐龄。贞观时,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曾与著作佐郎敬播同修《
五代史志》,又参预修撰《晋书》。转
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曾撰《太宗政典》三十卷,历迁符玺郎,兼修国史。其父大师多识前代旧事,常以为南北朝修史互相诋毁,详于本国,略于他国,每致失实,因拟改撰、未成而殁。他继承父业,修成《南史》(宋、齐、梁、陈)、《北史》(北魏至隋末)二书。
李昭道:唐画家。思训子。官太原府仓曹、直
集贤院、太子中舍人,与父同有画名。人称“小李将军”。善画金碧山水,多点缀鸟兽,并创制海景,画风工巧繁缛,后人曾有“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之评,但亦有以为“笔力不及思训”。存世《
春山行旅图》,传为其所作。
李阳冰:唐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乾元时为
缙云令,官至
将作监。为季白从叔。肃宗
宝应元年(762年)作
当涂令,李白自那时起依附于他至死。李白死后,他为之编诗集并写序。擅长篆书,得法于《峄山刻石》(秦李斯所书),然而书法变化开合,独创一格。人称“笔虎”,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后人多效法其篆书笔法。碑刻有《
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及《颜家庙碑额》等,又曾刊定《说文》三十卷,今佚。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
太白,号
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李嘉佑
李可及:唐著名艺人。咸通年间
伶官,擅参军戏,精通音律,善歌唱,曾编《叹百年》、《菩萨蛮》等歌舞,深得懿宗欢心,授以都知、
都都知、威卫将军等文武官职。
唐僖宗时被逐,死于岭南。
五代十国
李存孝:(?-894),唐将领。代州飞狐(今河北
涞源)人。本姓安,名敬忠,后被
李克用收为义子,赐姓名。勇猛善战,率军与
孟方立争夺邢、洺、磁三州,战功居多。历为汾州、邠州刺史、
邢州留后等职。因怨赏功不公,又为
李存信所构,遂降附汴、
赵军。克用率军围城,他最后出降,被车裂而卒。
李煜:
五代十国时
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
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
徐州)人。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
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违命侯。
李振:(?-923),五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兴绪。
李抱真曾孙。唐咸通、乾符中屡举进十不第。至大梁,
朱温用为从事。
天祐二年(905),唆使朱温贬逐朝官多人,谓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遂于白马驿(今河南
滑县东)杀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入
后梁,授
殿中监,迁户部尚书。代
敬翔为崇政院使。末帝时,为
赵岩及
张妃兄弟所离间,所言多不用。后唐兵入汴,他投降后仍被族诛。
李茂贞:(856-924),五代时
藩镇。字正臣,本叫
宋文通,唐僖宗赐今名。
深州博野(河北
蠡县)人。行伍出身,渐至
凤翔节度使,封陇西郡王。昭宗被
宦官劫至凤翔,遂挟以抗朱温。兵败城困,被迫以昭宗求和。后唐迁洛阳,上表称臣,改秦王,不久病死。
李嗣源:(867-933),后唐皇帝。
沙陀人。李克用养子,名
嗣源,本名
邈佶烈。926-933年在位。
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
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活佛济公 李修缘
李修缘:法名
道济,因平生才华横溢,乐善好施,深知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爱戴尊为
活佛济公。
元
李璮(?-1262),宋元之际割据者。字松寿。
潍州(山东潍坊)人。
李全之子(一说为养子)。
继父割据山东,受
蒙古汗国益都行省、江淮大都督官职。政府调兵每托故不至,以防宋为辞,整军经武,割据山东三十余年。1261年起兵,接受宋节度使官号。次年被元将
史天泽围攻于济南,战败被杀。
李冶:(1192-1279),
金元之际数学家。亦作李治。真定
栾城(今属河北)人。金末进士。出知钧州事。1232年,蒙古军破钧州,他逃至忻、崞间。后被
忽必烈召至蒲府,问以治道,献策立法度、正
纪纲。官至
翰林学士、知制诗同修国史。精于算法,著《测圆海镜》
数学名著,为古代天元术集大成。又有《益古演段》等数学著作。
明
李成梁:(1526-1615),明将领。字汝契。
铁岭卫(辽宁铁岭)人。1570年。以
都督佥事为辽东
总兵。他大修战备,屡破鞑靼插汉儿部。在镇二十二年,封
宁远伯。他子弟均为贵官,虚报战功,以取爵赏。罢职后十年,再起镇辽,在职八载,加至
太傅。子如松、如柏等五人至
总兵官,如梓等四人至
参将,为辽东将门。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
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
高迎祥部下的
闯将,勇猛有识略。
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
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攀龙:(1514-1570),明文学家。字于麟,号沧溟。明历城(今济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
按察使。先与
李先芳、
谢榛、
吴维岳共倡诗社,
王世贞等相继加入。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名噪一时。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以复古为标的。在明代文坛“后七子”中,与王世贞齐名,时有“王李”之称。并与明代文坛“前七子”中
李梦阳、
何景明并称“何李王李”。其诗以声调胜。著有《古今诗删》、《沧溟集》等。
李时珍:(1518-1593),明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湖北
蕲春)人。世代为医。他继承家学,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长期上山采药,深人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调查研究。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余种,联系实际,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错误之处。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很多药物,充实了内容,经27年,著成《
本草纲目》。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总结了16世纪以前
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有《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已佚。
李贽:(1527-1602),明思想家、文学家。本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
温陵居士。回族。泉州晋江(属福建)人。嘉靖进士。先任河南
辉县教谕,后任云南
姚安知府,54岁辞官,晚年著书讲学。因对
耿定向之伪道学多所揭露,对
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攻击,触怒权贵,屡遭迫害,自杀于狱中。在文学方面,反对复古、剽窃、摹拟,主张抒发己见。曾评点《
水浒传》、《西游记》等。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书。
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明文学家、戏曲作家。山东
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调
吏部郎中,擢太常寺少御。后上疏抨击时政,罢官家居。与
陈束等号”
嘉靖八才子”诗歌豪放,尤工词曲,擅为新声小令,改定元人传奇乐府数卷。与友人合组词社,研习戏曲。又好藏书,有名于时。作传奇《宝剑记》、院本《园林午梦》等。另有词谑《李中麓闲居集》。
清
李秀成:(1823-1864),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
藤县人。初任副掌率、后军主将。咸丰八年(1858)
枞阳会议后,与陈玉成破清军
江北大营,取得
三河大捷。次年封忠王。十年再破江南大营,攻占苏、常等地,并三攻上海。同治三年(1864)指挥
天京保卫战。天京陷落时被俘,写供状数万言,终为曾国藩所杀。
李世贤:(1834-1865),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咸丰元年(1851)参加太平军,授侍天福。七年任
左军主将守
芜湖。次年大败清军,斩浙江提督
邓绍良。十年与李秀成击溃江南大营,功封侍王,乘胜克
徽州、
江宁,直逼
湘军老巢
祁门。
天京陷落后,转战于福建漳州,后被
汪海洋刺杀。
李开芳:(约1826-1855),
太平天国将领。曾改名李来芳,广西武缘(广西
武鸣)人。
金田起义后,历任将军、地官正丞相等职。咸丰三年(1853)率部最先抵南京。三月与
林凤祥等奉命北伐,占
静海,逼天津。因无援兵,南撤至茬平冯官屯待援。后被俘,遇害。
李文学:(1826-1874),清云南彝族人民起义首领。又各正学,云南赵州(云南
弥渡)人,雇农出身。咸丰元年(1856)率彝、汉、
哈尼等各族人民起义,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提出“驱除满贼,铲尽赃官,杀绝庄主”的口号,建立政权,深得各族人民拥戴。同治十一年(1872)北上援助
杜文秀回民起义。后被俘牺牲。
李文茂:(?-1858),广东天地会起义军首领。广东鹤山(高鹤)人。原系粤剧演员。1854年会同陈开等起义,响应太平天国,率数万人,称红巾军,围攻广州。次年随陈开进军广西,在桂平建立大成国,称平靖王。1856年占象州、武宣等地。次年克柳州、融县、马平等地。1858年攻桂林不克,次年率众退黔桂边境病死于怀远山中。
李来中:清末义和团首领之一。陕西人。原为董福祥部武卫后军(甘军)军官。生平事迹,说法不一。1899年到山东发展义和团,因遭袁世凯镇压,转到天津一带活动。次年6月在驻京甘军中活动,被指为北京义和团首领。八国联军侵占天津,率团众在北仓抗战。后下落不明。
李续宾:(1818-1858),清湘军将领。字迪庵,湖南湘乡人。贡生出身。1853年随曾国藩办湘勇,并随湘将罗泽南援助江西,镇压郴州人民起义。1854年随湘军北上湖北,与太平军战于武昌,汉阳和田家镇。1856年,湘将罗泽南被太平军击毙,他代统其军,攻陷武昌和九江,因功升任布政使。1858年秋,乘太平军主力会攻浦口,率湘军精锐六千人连克太湖、潜山、舒城。是冬进袭三河镇,被李秀成、陈玉成合力围歼,遭惨败,自缢死。
李秉衡:(1830-1900),清臣。字鉴堂,
奉天海城(辽宁海城)人。光绪九年(1883)任广西按察使。
中法战争时,主持后方事宜,不分主客军,公平供给。迁山东巡抚,因
巨野教案被革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先主剿,继主抚,受命统军赴
杨村阻击
八国联军入侵。军卒不战而溃,自杀。《清史稿》称其:“清忠自矢,临危受命,大节凛然”。
李慈铭:(1830-1894),字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室。清浙江绍兴人。光绪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山西道监察御史等。遇事敢直言,不避权贵,多次弹劾大臣。学识渊博,于史学用力尤深。以诗文名于时,自成一家。日记30余年不断,朝廷政事和读书心得皆有记录,后影印为《越缦堂日记》及《补编》。另著有《白华绛跗诗集》、《越缦堂读书记》、《湖塘林馆骈体文钞》等。
李端棻:(1833-1907),清末维新派。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字苾园。同治进士。累擢
内阁学士,迁刑部侍郎。曾四为乡试考官,一为会试副总裁,喜奖拔士类,支持变法。光绪二十二年(1896)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二十四年密荐
康有为、
谭嗣同于光绪帝,旋擢礼部尚书。
戊戌政变时被革职,流戍新疆二十七年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以奖励后进开风气为己任,并首倡自办贵州矿产和铁路。
李凤苞:(1834-1887),清外交官。字丹厓,江苏崇明(上海崇明)人。“少聪慧,究心历算之学,精测绘”(《清史稿》)。曾任江南制造总局、吴淞炮台工程局编译。光绪间以侯选道员弁赴各国学习文艺兵法,旋署使德大臣兼驻奥、意、荷三国公使。光绪十年(1884)回国,受命总办营务处,兼管水师学堂。旋以在德购买军舰时受贿,被革职。有《西国政闻汇编》、《文藻斋诗文集》等。
李莲英:(1848-1911),清末最有权势的
宦官,直隶
河间(河北河间)人。绰号皮硝李。咸丰时以善梳新髻得宠西太后,由梳头房太监擢总管太监,赐二品顶戴。在宫五十余年,干预国政,卖官鬻爵,广植私党,反对变法,构陷帝党及维新派。西太后死后出宫,病死于
宣统年间。《清史稿》斥其“秉性奸回,肆无忌惮”。
李经方
李经方:(1855-1934),清臣。字伯行、端甫,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子。早年游历欧洲。兴绪十六年(1890)任驻日公使。后长期随父任秘书与翻译。二十一年随父赴日议和,鸿章被刺伤,代父为钦差全权大臣与日谈判。后任商约大臣、使英大臣等职。
李善兰:(1811-1882),清数学家。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少治经学,尤擅数学。后居上海,与英人伟列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九卷。对尖锥求积术、三角函数与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高级等差级数求和等,皆有研究,已有初步的积分思想。同治七年(1868)任同文馆算学馆总教习。有《则古昔斋算学》等。所译《谈天》,介绍了哥白尼的学说。《清史稿》称其“聪强绝人”。
李宝嘉:(1867-1907),清小说家。字伯元。别署南亭亭长。曾用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二春居士等。江苏
武进(江苏常州)人。擅诗赋、工篆刻及制艺。后到上海,先后主编《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和《
绣像小说》,揭露清政府官吏昏庸腐败,贪污受贿劣迹。有《
官场现形记》、《
庚子国变弹词》等。
李桂玉:清末女作家。福建福州人。字姮仙。对词赋、音律、声韵均有造诣,尤其擅长弹词。作品凄怨哀婉,情深意切,曲折生动,多反映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作有长篇弹词《榴花梦》、《三奇缘》等。《三奇缘》今佚。
李兑顺:清学者。
近现代李姓名人
政治军事
李国鼎:政治家兼经济学家,“中华民国”科技教父、总统府资政。
南京大学物理系杰出系友,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
文艺科学
李沛文:原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李济深长子。
李文:美籍
华裔,英语教授、作家、礼仪专家、维权者,台湾著名作家
李敖的长女。
李紫阳: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二女儿,曾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性学家,自由
女权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
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
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
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知名明星
【宗亲会】
现在已知世界各国的李氏宗亲组织有“宗亲会”、“亲睦会”、“陇西会”、“陇西公所”、“宗亲总会”等一百余个。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设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是李氏宗族组织中规模最大、机构最完整的世界性李氏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10月29日。至今已有36年历史,会员遍及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设置机构有: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李沧洲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执行理事长:李国宪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监事长:李清利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秘书长: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