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征文选登之五】邵琪杰丨我对邵氏家谱的认识

家谱国际

我对邵氏家谱的认识

文/邵琪杰

家谱国际

    家谱记载了几千年世袭相传的生命图谱,是极其珍贵的古文化遗产,记录了一个姓氏世系关系及宗族文化,同时也记载姓氏渊源与历代迁徙经过,是一部家庭历史档案。同时,我国传统家谱中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宗族制度等丰富文化内涵和史实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提供有力资料支持的同时,也在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邵氏家谱笔者从两个方面谈一下对其认识。

一、邵姓来源

家谱国际

    邵氏源流考证相关姓氏史志的记载,邵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所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食邑于召( 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 ,后又封于燕,公元前 222 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后裔分散各地,相约以祖上原封地“召”为姓,其中居住在汝南、安阳一带者,在召字旁加“邑”,成为邵姓。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都有邵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邵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四个郡望: 博陵郡,东汉治所在博陵,西晋移治安平;汝南郡,西汉治所在上蔡,东汉移治平舆;洛阳郡,治所在雒阳;安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安阳。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所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

    据统计,邵氏在中国百家大姓中居第83位,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24%。分布很广,以江苏、山东、甘肃、湖北为主。

二、邵氏家谱的修撰及内容

家谱国际

    《邵氏家谱》在清以前修撰三次,第一次是宋绍兴五年,由工部尚书谢钙撰写《题邵氏族谱序》。第二次是宋绍兴三十二年 ,由颍州陈伯康撰写《题邵氏宗谱序》。第三次是明正统九年 ,其 53 世孙邵叔芳撰写《重修邵氏族谱述》。自清以来,邵氏后人又共有九次修普活动,前六次都是峄邑邵氏来完成。第一次是清康熙五十一年 ,第二次在乾隆二十八年 ,三修于光绪元年,四修于民国十八年 ,五修于1991年。第九次修谱活动始于2009年7月,并于2010年8月完成。

    《邵氏家谱》家谱内容涉及宗族沿革、文化教育、政治和经济状况、祠庙修建,家谱名人、宗族灾难等,谱载《族规》以约束族人的行为规范,《康节夫子训世孝悌诗》以教化后人,《救荒策略》以备荒年之用,《伊洛书院记》以促后人要敏而好学,《大事件》记载邵氏宗族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便后人铭记,《恢弘宋儒康节邵夫子安乐窝记》和《重修邵康节夫子安乐窝祠堂记》以睦族亲友之用,《邵司李黄公崇尚理学去思碑记》和《勅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碑记》以促后人建功立业,《移建康节邵夫子安乐窝祠堂记》和《题安乐窝》记载自然灾难以及对美好社会的渴望。此外还有墓碑序,世系,且世系中又详实记载世代、姓、名、字、号、官位、婚配、子况、播迁、人物传记等。

    家谱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达到“代代相继,家国同构”教化异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应去维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文化。


作者简介

    邵琪杰,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