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柏泉乡张氏家族的故事

汉阳柏

湖北省汉阳县柏泉山南麓,有个柏泉乡,原称丰乐里。新中国成立后划入武汉市东西湖区,1962年改名东西湖柏泉农场。柏泉,相传大禹曾在武汉龟山上种了一棵大柏树,它的根一直延伸到这里,因而得名。如今在柏泉古井中,还能见到两根清晰的根系。

汉阳柏泉乡张氏家族的故事

柏泉柏树

柏泉乡的居民绝大部分姓张,都是张伏二公的后人。这脉张姓人口,原籍在江西南昌郡,元朝末年明朝初年之际,祖上一个名叫张伏二的人,由江西迁徙到湖北麻城,在麻城,据说居住了两代人。然后又从麻城迁到汉阳柏泉,从此在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繁衍至今,已成为人口1万二千多人大乡镇。
    
伏二公是个贫苦的农民,自他以后好几代也差不多。他们的生活比贫农还穷,由于没有地,只好给人当雇农或者帮人打渔。虽然代代努力读书进取,但均因生计所耽误。直到第八代科举成功,求得功名功成名就,才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从明初伏二公定居柏泉到清初第八代中举,经历几乎明朝整整一代两百六七十年,其间张氏只传了七代,平均一代间隔近四十年,为什么这样长?雇农渔民没地没屋,长年娶不起媳妇。也因为如此,迁来柏泉的七代张家,除最早的伏二公外,没有人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汉阳柏泉乡张氏家族的故事

柏泉“茅庙集”

第八代有六个兄弟,他们的父亲粗通文化,亲自在家教子读书。其中有两个儿子:如榜和小他十岁的弟弟张三异苦志读书,分别在顺治三年和五年乡试中举,开始踏上柏泉张氏“学而优则仕”的进程。汉阳柏泉家族的族谱始于三异公。

在东西湖众多家族中,以张三异为代表的柏泉三甲张氏家族最为显赫。三百年来的官宦世家,走出诸多绅士、乡贤、商贾,他们有一共同特点,积德行善为家乡做好事。回顾起来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嘉庆皇帝“八省名宦、五世乡贤”金匾予以表彰。三甲张氏家族地故事,在柏泉乡、汉阳县一带流传甚广。

汉阳柏泉乡张氏家族的故事

柏泉张氏宗谱

张三异是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正是因为张三异家教严谨,使其家族奕叶重光,兴旺延续几百年。仅清康熙至嘉庆年间,这个家族已经统计在册20位举人,其中兄弟同榜三次共七人,任职巡抚二人三地、其中内阁大学士一人,知府同知一级十几人、县令以上三十余人,任官的足迹遍布除满蒙疆青藏边陲的区以外的中国所有省份和京师,并在八个省得到入祀《名宦祠》的殊荣。
      
张三异为官勤勉,政绩卓著。灾年露中求雨,组织灭蝗,捐资助赈,平价卖粮,救活不少灾民。智擒盘踞山林、聚众扰民的匪徒,保证一方平安。平反错案,断诘要案,有“片言断案”的美称。所到之处,士民均建祠纪念他。其事迹被收入当地名宦录。
      
退职回家后,张三异为宗族和地方公益事业而忙碌。他为宗族修建祭祠,购置祭田,每年祭祀香火不断。他鬻产周济乡邻贫困户,帮助办理婚丧大事;捐资数百金修建石潭泾、东流港等桥梁,方便乡民交通。

汉阳柏泉乡张氏家族的故事

张氏宗祠

他的晚年家庭生活十分和睦,兄弟六人除二兄、四弟早逝外,兄弟四人,晨夕必聚,形影不离,饮食同桌,气氛融洽,被称为“同乳四皓”。
      
张三异十分注意对后辈的教育,他的三个儿子伯琮、仲璜、叔珽都以科举出仕。他对17胞侄,视若亲子,给他们每人良田30亩,供读书之用。在他的倡导下,张氏门宗学风浓厚,文人蓊郁,出而为仕者不胜枚举。
     
张三异家族的传说很多,《张氏家族小脚趾甲上基因》、《神童张三异》、《要想当官面向分火山》、《苍龙出海》、《建药王祠》、《金簪换玉环》、《石潭泾桥东流港桥记》、《撰写汉阳县志的张行简》等等。

汉阳柏泉乡张氏家族的故事

张氏“百忍全书”

张氏家族有很多人,为官之余热心著述,三百年来写出大量著作,东西湖历史文献的半壁江山,旧汉阳县历史文献的四分之一,皆出至这个家族之手。

康雍乾清三代是张氏家族的鼎盛时期,可谓群星璀璨。其后的嘉庆时代张氏家族已无显赫人物,却获得御赐“八省名宦、五世乡贤”的褒奖,可见地处僻壤的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w52020218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