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代,张氏家族在桐城就已经是较有声望的大家族,据张英为其父所作传记载,张氏“先世自豫章徙于桐”,从张英的曾祖起张家就多出“有廉能声”的循良官宦。
张英的曾祖曾任陕西左参政,其祖父张士维为赠正议大夫、广东按察使,其伯父秉文是明代万历年间进士,任山东布政使赠太常寺卿。
族叔张秉贞是崇祯年间的进士,曾任户部郎中、蕲黄兵备、浙江巡抚,至清,因廷臣交荐,升任刑部尚书。
张秉彝(张英父) 赠大学士衔。张秉彝生性乐于施济,“遇人之急不啻身受”,方“桐苦寇”,且“岁大馑”之时,“设粥糜以济饥者,全活甚众”。其夫人吴氏亦常助之济施不倦。
六尺巷浮雕“张英像”
据族谱记载,张氏家族“源自豫章。洪永年间,一迁鸠兹,再迁桐城”。张英为桐城张氏家族的九世祖。
六世祖张淳,是张氏家族留有明确文字记载的较早走上仕途之人。
张淳,字希古,号琴怀,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曾任浙江永康知县、建宁知府,累官至陕西临巩道参政,善断案,清冤狱,其“计擒卢十八”、“临行捕盗”等事迹被载入《明史·循吏列传》。
自张淳以降,繁衍至九世祖张英、十世祖张廷玉这两代时,张氏家族不仅在官阶品级上达到了桐城历史上的最高峰,同时也在更重要的修身之道和为官之德层面留名青史。
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
张廷玉像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在张家官运的背后是康雍乾三世,他们是清代有作为的皇帝,在有作为的皇帝身边溜须拍马,邀宠作奸是没有市场的,特别是雍正皇帝,为政不长,却厉行,一生勤于国政,“崇俭而不奢”,“毫无土木声色之娱”。
张廷玉记录雍正:“上进膳,承命侍食,见一于饭颗并屑,未尝废置纤毫!”饭粒落于桌上也不舍弃!在张家高官的背后,是威严自律的帝国皇帝。
桐城张氏祖训
当时的清王朝尽管帝王自律而有作为,但对汉人仍提防有加,防汉人颠覆政权,大兴,高官厚爵们也伴君如侍虎,如履薄冰。
张家人低调屈身,也成自然,据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因为张家已太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了。雍正深为感动,将其子降级任用,可见张家谦卑公允之心昭昭可鉴日月。
清代桐城张英家族不仅是声势煊赫的簪缨世家及书香门第,而且也是清代甲科世家的典型代表。自明迄清300余年的时间内,张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先后有20余人中进士,成为当时著名的豪门望族。有清一代,张氏政治地位之高、影响之大罕有匹敌,此外该家族还在学术、诗文及艺术创作上成就卓著。
清康熙“贡硃”墨
张家“竹立城”的故事
张家祖上有位张老翁,是文端公张英的祖父,曾在雪夜中看见有个盗贼藏在屋脊上,已经冻僵了,张翁心生怜悯,就拿来梯子把他扶下来。看了一眼原来是邻居,赶紧把他扶到书斋,亲自拿来酒食给他吃,然后又赠送给他数两金子,悄悄的把他送走了,家人一点也不知道。
那个邻居感激异常,常想报答张老翁,后来邻居夫妻俩勤苦劳作,买了五六亩田地。有一天到田里,看见旁边的田里有个富家子弟和一个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查看很久说:“太好了,真是能出卿相的宝地呀!”富家子弟就问怎么能验证,风水先生说,拿根枯竹来,过一夜就能活。
邻居听见后回去告诉了妻子,妻子就说:“过去你急着想报答张老翁,现在机会来了。”邻居就问什么缘故,妻子就说:“如此…这般…不就行了吗?”邻居同意了,起早去了那块地查看,地上插的竹子真的活了。邻居就把它拔掉,又插了根枯竹。过了一会,风水先生来了,看到自己的话没应验,失望的走了。
邻居就用计谋买到了那块地,并要把它送给张老翁。张老翁说:“贪天必有大祸,不行。”邻居说:“如果没有您的盛德,谁都配不上这块宝地。”反复恳请张老翁收下它,张老翁拗不过,就花钱把它买了下来,这就是那块‘竹立城’。”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
张家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 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
声明:来源于网络资源 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