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村毕氏宗祠

毕氏

   

    合成村位于狮岭镇的中部,东临洪秀全水库,西接联合村,南通杨二村,北连益群、振兴两村,东北与新杨村接壤。面积为9.6平方公里,有20个经济社,户籍人口5190人,共1222户,外来人口5.3万人,企业500多家,商铺摊档1000多个。主要姓氏有:袁、毕、伍、曾、李、胡、刘、邝、冯、吴、温、王、杨、许等14个姓氏,其中毕姓人数大约有1500多人,客家人与本地人的比例大概是6:4。今天的合成村常常被人戏说为花都的“华西村”,到处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人兴财旺,可以说得上是狮岭最为富裕的村,行走其中已经感觉不到一般农村的宁静与朴素,其实这里更像是一个人口密集、商业氛围浓厚的小镇,有数以万计、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共生共存、融洽相处、乐业安居。

    在合成村,位于团结路西,金狮大道南那座新近重建的毕氏宗祠气势非凡,静静屹立在苍穹之下,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毕氏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据历史记载,毕姓起源本姓姬,周文王第十五子姬商灭周有功劳,在封侯时受封于毕国,后来以国为姓,这是毕姓的来历。毕文江公自江西省吉水县水井头村游商到广州府定居番禺狮岭司乌泥冲(现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谢家庄),传至六世。毕南杰公始迁居到现在的毕村,从此花县便有了毕姓了。

    说到合成村紫石岗(即现在的团一、团二、团三和团四经济社)的立村,现年78岁的毕海华老伯滔滔不绝地向笔者讲来。当时毕村管辖的范围很大,田地很多,西至冯村,南至下迳,北至豸场,东至张屋村、紫石岗、西瓜岭及现在的狮岭中学附近等地方。在当时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下,权属毕村但邻近狮岭的这一带田地管理起来便有点鞭长莫及。于是,毕村的太公就鼓励儿孙前去管理狮岭地段的数千亩田地,并许诺帮其建一座三间两廊的房屋及田地免交三年税赋等优厚的条件。因此,敢于饮头啖汤的是该村始祖德盛公。

    德盛公是毕文江家族第十七世祖,公于明朝宣德年间来到现在的合成村紫石岗管理田地及建基立业,拓立新庄。由于村后小山岗上的小石头均是紫色,南面庙宇后大石头也是紫色,故立庄后便以石头的颜色命名为“紫石岗”。立庄之初,这里有姓陈、伍、邓等姓氏居住,后来随着毕氏族人迅速繁衍,而其他姓氏的人慢慢地迁往其他的地方发展。于是整个紫石岗便成为了毕姓单一的村庄。随着子孙日益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后来庄中毕氏族人共同出钱出力建起了毕氏宗祠。

    毕氏宗祠为两叠居中一天井的青砖建筑,右边建有半个衬祠兼做厨房,主要是供当时村中聚众处事、祭祖、喜庆等活动使用。那时,村中如有什么问题需要商议解决的,便派专人在每一个巷口鸣锣三遍并高声呼叫:后生老大上祠堂啰。以此方式通知村内的所有男丁前来参加会议。至于村中的女性是从来不准参加这类的活动的。据说当时村中经常主持大会的核心人物是:毕长源、毕锦方、毕惠敏三人,他们在宗族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地位,深受村民的拥戴。

    后来,由于受到席卷全国的“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一直作为宗族聚会、婚嫁喜庆、同宗兄弟联谊等活动场所的毕氏宗祠被迫在1958年期间全部拆毁,并用拆下来的材料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大饭堂,全村男女老少一日三餐都在这个大饭堂吃饭,据说这个名副其实的“大锅饭”饭堂,是供应村民大吃大喝的场所。3个月之后,便由于种种原因再也难以为继,曾经一度热闹非凡的饭堂便冷清到门可罗雀。

    大约到了70年代末,一度荒废多年的大饭堂成为了村的织带厂,成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场所,集体收入主要归全村即现在的团一、团二、团三、团四经济社共同所有。据有关资料记载,狮岭镇最早有织带手工业的是八坜㘵村(即现在的合成村中的自然村)。清代咸丰年间,该村就有家庭织带手工业,当时所织的都是丝质的“栏杆带”,全村每户平均日常量约600米,产品都是交到广州市德星路丝带行庄出口,到香港及东南亚等地销售。建国后,随着合作化的发展,八坜㘵村的织带手工业也从个体转向集体,成立织带手工业组,后来狮岭区成立织带手工业社,主要的技术人才还是从八坜㘵村提供的。该村虽然有部分人被抽调出来搞工业,但是留在家中的,依然坚持着半耕半农的传统织带业,产品亦都由织丝质栏杆带改成织棉纱带为主,织带机也有改进,从木质机进到铁质机。据资料记载,当时全村户数135户,从事织带生产的户数就占80户共500人,有织带机175台(包括进口机7台)全乡织带年产值150万元,织带的种类有丝织带、尼龙带和棉纱带。由于受此影响,当年紫石岗村的大饭堂被改造成织带厂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后来,由于经营不善、产品滞纳销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曾经风光一时的织带厂于90年代初期倒闭,越来越变得残垣败瓦、一片荒芜。后来,毕村的同宗兄弟过来看到昔日的毕氏祠堂变成如此破败,建议重新利用原先的材料在原址上重建毕氏宗祠,但是当时都“只见响雷,不见下雨”,重建祠堂的事情便不了了之。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的保护及传承,看到各村各社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祠堂,作为经济繁荣、子孙繁盛的紫石岗村人便再也坐不住了。没有了自己的祠堂,祖先的血脉根源便无从寻觅,因此,村里的热心人士及老人家都迫切希望尽快把村的宗祠重新建起来。在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由族人毕绍朗、毕子团、毕耀明、毕汉明、毕裕华、毕启红、毕少雄等发动一帮热心乡亲很快成立了重建毕氏宗祠筹委会,并广泛发动族人出钱出力,重建工作由毕启红负责监督祠堂的工程进度和质量。于是,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出30010000元不等的善款来全力支持宗祠的重建工作。经过三次筹委会会议集思广益之后,201212月,毕氏宗祠在旧址上动工重建,按照复古的宗祠风格,经过一年半的精心建造,毕氏宗祠于20146月竣工落成。

    重建的毕氏宗祠气势不凡,坐西朝东,主体建筑深三进,右侧带有一路衬祠,一系青云巷,总建筑面积为700平方米,门前四级花岗岩石阶,总面阔18.3米,总进深38米,主体建筑为青砖结构,人字封火山墙,碌灰双层筒瓦,祠内共绘有“毕公教子图”、“姜太公钓鱼图”、“苏东坡玩砚图”等40多幅吉祥如意、生动有趣的壁画,大门口左右两侧前檐上有木雕、砖雕、石雕,大门左右两侧以花岗岩石制作成的虾公梁上各雕有一只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大门口左右两侧设有花岗岩石鼓一对,石鼓上分别雕有双龙戏珠、凤舞花间的图案。大门两边设有花岗岩石栏河,宗祠石门额阳刻“毕氏宗祠”四个苍劲有力的深蓝色大字,上款书“二0一二年壬辰岁冬月重建”字样,大门的左右两侧花岗岩石匾上分别刻有:“吉江世泽长”、“吏部家声远”10个十分醒目的金色大字楹联,宗祠大门为古色古香又非常坚固的朱红色带铁环大门,该宗祠前堂、中堂阔均为18.3米,后堂阔24米。前堂进深8.8米,左侧墙壁上设有一个名为“旺相堂”门官一个,两旁写有:“门从绩德大,官字读书高”的字样,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个黑底金色字的大方框,上面详细写着重建毕氏宗祠的序言,让人对于宗祠的重建缘由有个清楚的了解。

    前堂与中堂之间有一个天井相连,从天井处登上2个花岗岩石级便可到达中堂大厅,中堂内设有2条约6米高的花岗岩大石柱、4条约6米高的菠萝格朱红色大木柱,中堂与后堂之间以“思敬堂”为横匾这道可以开合自如的朱红色大屏风分隔,屏风左右两侧的大木柱上书写着金色字体的楹联一副:族大枝繁名门望重同心兴骏业;宗功伟烈世代昌盛合力造雄才。此外,中堂左右两面的墙壁上分别悬挂着一副朱红色木衬底、金色字体鹤顶格的楹联:紫气升腾宗功伟烈福荫贤孙千万代;石岗聚宝祖德留芳富贵荣华兆日新。而同样悬挂在墙壁上的那副橙黄色木底衬托的金色字体、由海外华侨赠送的楹联十分吸引眼球:侨居海外久远思乡音未改鬓已耆耄;心系祖国宗裔情深福祠常庇万世留。落款:甲子季冬 旅加、越华侨毕绍基 毕绍波仝贺。这两位旅居海外多年的乡亲在获悉宗祠重建的消息后都纷纷踊跃捐助了几千元回来,大力支持祠堂的重建工作。中堂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半圆拱形的门连接走廊通向后堂,中堂与后堂之间的天井处放置着一个在浙江温州打造的全铜制造、重达1000多斤的写着“思敬堂”字样的大香炉。后堂进深9.6米,其内同样设有2条约6米高的花岗岩大石柱、4条约6米高的菠萝格朱红色大木柱,大堂中间设有两张深红色的大香案,堂内正中间设有一个雕龙绘画的红底金边大神龛,里边供奉着一个深绿色的写着:“毕门堂上历代宗亲考妣之神位”的祖先灵位。神龛左右两边的朱红色大木柱上书写着金色字体的楹联一副:厘东吉江毕村一脉暖流连紫石;彩墨文章韬略满门及第耀祖名。后堂北面建有一个面积为12x6.5米的厨房,整座祠堂的地脚为花岗岩石,祠堂门口铺设了145.92平方米的花岗岩石地板,祠堂门口半月形风水塘均以花岗岩石砌边,周边占地面积共600平方米,风水塘内设有一只巨大而栩栩如生的石龟,边上共种有8棵樟树及桂花树。

    毕氏宗祠除了作为村民议事、聚会及举办婚嫁喜庆、投灯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外,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也是村民们娱乐健身联谊的好地方。在祠堂建好之后顺应村民的要求,村里买回了3张双鱼牌的乒乓球台,分别放置于宗祠的前堂、中堂和后堂之内,方便那些热爱乒乓球运动的村民们在这里一比高下。如今,每天下午那些乒乓球发烧友都会不约而同地三五成群聚集在祠堂内挥汗如雨、互相比试,成为了大家休闲健身和运动联谊的好地方。

    2015121日上午,毕氏宗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庆典当日,远道而来的江西、南海万石、佛山张槎、香港以及广州老城区、九潭、官溪等附近的宗亲抬着肥美赤壮的大烧猪及舞着盛装打扮的狮子纷纷前来道贺。毕氏宗祠内鞭炮齐鸣、香火鼎盛、群狮起舞、热闹非凡,宗亲们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欢聚一堂、共聚情谊,而该村也在宗祠前面广阔的空地上筵开数百席,劏鸡杀鸭、热情招待各路宗亲,热闹喜庆的情景可谓盛况空前。

 

声明:来源于网络资源  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