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的老相册 承载了一个家族的百年变迁

一个家

  这本家族相册,承载了一个家族100多年的记忆,也反映了一个国家100多年来的变迁。你家中是否也有这样一本私相册,或者几帧祖父母孩提时代的照片?如果有,请珍惜!

  曾祖父章禧文(1825.4.13-1894.11.19),字恭安,是六品奉直大夫章杰(字森然,1790.5.29-1850.12.9)与郑氏(1789-1863)的第三子,曾任下级官僚,娶孙氏,生有乃冲、乃溱与乃来三子。本照片摄于上海棋盘街北首的悦颜春影相。

  高祖父章乃冲(1849.12.10-1914.6.1),字芝田,共生5子。由于弟弟乃溱没有子嗣,便将次子鸿钤过继给他。高祖母吴氏生于1860年8月30日,卒年不详。

  曾祖父章鸿钤,字仲松,曾祖母周茹英。

  祖母的父亲潘澄鉴,曾任浙江省议会议员。

  祖母潘韫瑜(右一)年轻时与她的母亲(前)和三个姐姐潘韫珍、潘韫玉、潘韫华合影。

  祖母潘韫瑜年轻时与其三姐潘韫华身着戏装在庭院中。三姨奶而后入美专,在民国二十三年与姜丹书、诸乐三、朱屺瞻等一同加入了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创办的白社,成了一名著名的国画家。她于2003年去世,当时已经年近百岁。

  太公陈桂青(1881.5.5-1976.1.25),就读于湖州商学尚武公学,1910年参加吴兴县商团,后任商团排长、督察长,被浙江省授予“礼义捍卫”匾额与奖章。太婆朱觉恩(1887.4.11-1982.1.29),是基督徒的女儿,两人1909年自由结婚。

  太公太婆有个女儿叫陈葭葆,后来成了我的外婆。外婆与我的祖母潘韫瑜年轻时是好朋友,同在当时湖州最好的学校湖郡女中就读。图为湖郡女中8年级的同学们在湖州南郊之云巢郊游,前排左一是年轻时的祖母潘韫瑜,她的身后是年轻时的外婆陈葭葆。

  年轻时的潘韫瑜(右二)与陈葭葆(左二)在湖郡女中就读时的照片,摄于1926年,这张照片是文革时四姨从垃圾堆中抢救回来的。边上的两位女同学中有一位嫁给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

  少年时的祖父章祖绳(右七执帽者)还在求学之时。

  祖父与祖母在花园中。祖父在抗战前担任安徽煤油特税总局科员、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秘事处助理干事、国民会议秘事处职员。祖母则出生于湖州的望族潘家,在上海爱国女校高中毕业后,任苕溪小学教员。

  年轻时的外公与外婆在花园。外公孙家祺,祖上经营药材相当成功,拥有数家药行,但而后家道中落。外公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而后长期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对于业务极为精通。在亚东银行稽核处任职。抗战期间,外曾祖父孙达余因伤寒在1937年病故,祖居也毁于日军之手。

  外婆陈葭葆的婚纱照。

  父亲章宗城诞生于1935年,当时还在祖母的怀抱中。祖父前站立着的是3岁的大嬢嬢章宗昭。父亲刚出生不久,抗战便爆发了。全家开始了漫长的逃难之旅,祖母带着这对儿女从南京绕道湖南,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辗转到达重庆,与在那里的祖父重聚。

  外祖母和她最早生的的两个孩子,3岁就夭折的长女蓓蓓和长子——我的大舅孙廷元。大舅是1937年出生的。

  1940年4月4日儿童节,母亲孙廷慰诞生了。由于当时外祖父母的长女蓓蓓刚刚夭折,新产下的女婴给了他们不少精神安慰,这也是母亲的名字带有“慰”字之故。

  抗战爆发后,父亲章宗城随着祖父来到大后方重庆,当时公务员都居住在这样的茅草屋,祖母站在父亲身后,边上是她的二姐。

  父亲章宗城考取的大学是大连海运学院,这是他在船上实习的照片。不久他便由于所谓出身问题被迫转校学机械,父亲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学院工作。

  1942年,我的二姨孙廷恩诞生了。二姨以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长期在中学担任教师。

  外祖父和大舅摄于复兴公园。大舅继承了外祖父的天资,而且更为活泼,他以后考中了北大的西语系专攻法语。而后就职于外交学院,在驻外使馆长期任职。

  大舅抱着的是刚刚1岁的三姨孙廷慈。左一和右一分别是母亲和二姨。摄于1947年。

  母亲从小酷爱体育,尤其是田径。

  母亲在中学时打破过4乘100米全国记录,这是《人民日报》1956年8月27日登载的照片,当时她(左一)与其他六位运动员一起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除了夭折的蓓蓓以外,外婆有六个孩子。左起二女廷恩,长子廷元,三女廷慈,长女廷慰也就是家母。前面的是四女廷懋与幼子廷中。这张照片摄于60年代南昌路家附近的少年体校前。

  三姨即将前往新疆建设兵团前,外公、外婆及其大姐孙淑英留影送别。外公1949年后在医院担任财务科长,有些银行若有账目不清,往往会将他请去稽核,据称别人无法看出的小问题他却总能一眼看破。这张照片拍后不久外公便因病去世,他去世的时候我母亲刚刚怀上我4个月。

  祖母(左)和外祖母在南昌路家附近。祖母在一九五三年后任文武小学、万航渡三小教员;外祖母则考上了师训班,在而后在永嘉路第一小学长期担任语文老师。这两位曾经最为亲密的校友闺蜜,而后也走上了相同的人生道路,这也算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部分是由于双方家庭是世交,父亲和母亲开始走到了一起。1965年父亲和母亲步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前,父母先去拜会在南昌路居住的外婆。

  而后又到在万航渡路的祖父母家完婚,最右面的是小嬢嬢章宗祈。完婚后第二天父亲就匆匆前往北京工作去了。

  父母在结婚后一直分居两地长达13年,偶然父亲回沪总是最开心的事情,这是他们在大嬢嬢章宗昭家聚会。 背对照片的是祖父母,右边是大嬢嬢与姑父万钟汉。姑父和大嬢嬢都在中科院上海分院任职,姑父是山东人,性格豪爽幽默,小时候去他们家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1969年,母亲带着刚刚过1岁的我去北京探望在那里工作的父亲。母亲当时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当医生。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早出晚归,时常值班。父亲又在北京工作。母亲还在我小学初前往唐山抗震救灾,她而后在妇科肿瘤方面成为知名专家,直到目前还在进行专家门诊。

  当时我的大舅在北京的外交学院,这张照片就是1969年大舅所摄。

  四姨孙廷懋抱着刚刚满月的我。当时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我都是由四姨所带,我称她为好好阿姨。四姨高中毕业时正值十年浩劫,她只能到淮北插队。恢复高考后考入高等学府。目前她旅居加拿大,曾经经营一家商店,但是同时她还不忘笔耕,以“斯眉”(四妹的谐音)发表了不少散文。

  祖父在家的院子里抱着年幼的我。在我的印象中祖父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京剧,知道他八十多岁依然和几位老兄弟一起粉墨登场。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并喜欢赋诗填词。当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下厨是一把好手,出门则收拾得一尘不染,头发一丝不苟。

  我印象中,外婆是当之无愧的大当家。外祖父去世之后,全家都是她一手支撑的,她为人豪爽,敢作敢当。我小时候都是外祖母带我长大,目前,她把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学字的场景依然铭刻在脑际。照片上是她一手抱着我与两个表弟。左起大舅的儿子孙韬、二姨的儿子巫欣和我,摄于复兴公园。

  外婆一家的全家福,照片摄于1976年。当时三姨在新疆。照片前排坐着的是我、母亲、父亲、抱着四姨女儿潘苓达的外婆、大舅孙廷元、当时的大舅妈张志英、他们的儿子孙韬;后排站者左起小舅妈陈庆霞、小舅孙廷中、二姨孙廷恩、表弟巫欣、二姨父巫廷满、四姨夫潘松泉、四姨孙廷懋。

本图文转自铁血社区,照片由开心老宝宝上传至铁血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