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档案|肥乡老师续修家谱,记录李氏百年变迁

家谱档

  (家谱国际讯)家谱的意义,不仅可以让我们铭记家族的历史,还可以传承给后代,所以现在修家谱之风日渐兴盛。河北省肥乡的一位乡村教师李学宾为了记录李氏家族几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花了10年的时间,续写了这部长达20万字的李氏家谱。

  李学宾老师今年43岁,是肥乡县郭家堡村人,在2016年时,肥乡的同族人重修了李氏宗祠,但是因为历史久远,且因为各种原因,旧族谱的资料缺失较多,且有的地方记载也比较模糊,导致了有的族人世系混乱、排不清辈分。为了更正这些错误,身为二十世孙的李学宾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要续修族谱,为族人唤回共同的回忆。”

肥乡李氏祭祖

  因为很多资料缺失,在寻找宗亲族人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但是李学宾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整理本村世系关系,2012年,他开始统计外迁分支,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来回奔波于有分支关系的村庄,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族人们被李学宾的执着所感动,纷纷主动搜集提供一些相关信息。2012年8月,定居石家庄回家探亲的族人李英军询问修谱进展情况,并组织成立修谱小组;周寨在外做生意的族人李帅勇也积极提供物质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谱工作由一个人变成一个团体。

  大家都有了续修家谱这个想法,众人拾柴火焰高。李学宾和同村的李氏族人开始寻找李氏先祖迁徙的遗迹。在不断的寻找中,终于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线索,在山西黎城县长宁村找到“肥乡李贞茂在康熙五年(公元1665年),应李占黄之邀参加在绣屏山下长宁村举行笔会”的重要证据。李贞茂是李学宾的九世祖,由此佐证郭家堡李氏自明初从山西黎城长宁屯村迁居肥乡的事实。随后,他们又多次往返河北正定等地,确定了与正定北孙村李氏的分支关系。

李氏家族祭祖

  找到了根源,世系宗支很快就理清了。2013年清明节,郭家堡李氏立祖茔碑,石碑上详细记录了郭家堡李氏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并借此成功举办郭家堡首届李氏祭祖大会,约定每年清明节全部族人祭拜先祖。

  续修族谱不仅可以清楚的了解祖先的故事,还可以拉近同族人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提倡的。李氏族人表示非常赞成修谱以及每年清明的祭祖活动,这样走到哪里心里都有根了。

  在今年的2月份,李学宾精心编修的《肥乡郭家堡李氏族谱》终于问世。在这部家谱中,他对世系分支做了详细的整理,李氏家谱的记录从明朝洪武年间一直到现在,持续了600多年,家谱共计20万余字,收录了100多幅图片,其中还记录了师祖源流、人物传记、家规家训等等,详细生动的记录了这代李氏家族的起源与发展。

李氏家谱

  “族谱是一种根文化,就是要为后人留存一份记忆和情感,让后世子孙后代知道自己根在何处。”李学宾说,为了更好的传递祖先的文化,在家谱中也记录了家规家训,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经过族人多次商议,重新修订了《李氏家规族约》,要求家族成员必须遵守“尊师重道、敬老爱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并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将祖先优良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