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闵氏宗亲概况

闵氏

    家谱国际

    目前鱼台闵氏约有3000余人,居住在济宁市鱼台县张黄镇大闵村,位于圣都—曲阜的西南部约70公里处,是济宁境内闵氏最集中的聚居区。据家谱记载鱼台闵氏宗亲以闵子骞为第一世,闵法为第二世,闵高为第三世。至今已传至八十世。村内族人最高辈分是庆字辈,最小是佑字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姓氏为闵氏。现存闵氏家谱三卷,系清朝道光年间所传。

【鱼台与姬姓】

家谱国际

    鱼台(春秋棠邑),现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位于圣都曲阜、邹城的南部,西与宗圣曾子故里—嘉祥毗邻,东于先贤仲子故里-微山接壤。鱼台是孔孟之乡,于姬姓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尚书》《左传》载;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闵子骞15世祖)在此打败徐戎、淮夷,奠定了姬姓鲁国的江域;公元前718年,鲁隐公(闵子骞八世祖)来此观看捕鱼,始有“鱼台”称号。

    鱼台闵氏的渊源,鱼台闵氏源于公元前663年孙鲁庄公去世,鲁庄公的儿子公子启(开)即位,二年,为庆父所弑。年十岁。因古有夭折而死于不道者,谥之闵之惯例,故公子谥号为闵公。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族人以其谥号为氏,并尊鲁闵公为始祖,封邑为棠邑。得姓后的闵氏先族,虽为公族懿亲,后因三桓纷争,却渐淡出了鲁国政治中心,偏隅一方。

【鱼台与闵子骞】

    据《闵子世谱》载:父亲闵仲滨,字子仲,“为鲁委吏”,即仓库会计,家境一般。(据周朝的宗法制,闵子骞其父亲,只能获得“士”以下身份)。父亲生性刚正,娶姜氏,生子闵损。公元前518年,闵子骞投师孔门。孔子病逝,守墓礼成后,闵损与樊子迟、宓子贱三人,定居棠邑。(三人居所相距不过五华里,故有“五里三贤”之称)。耄耋之年,闵子骞应齐国国相田襄子相聘,去齐国,其子孙高田、覆尚回鲁施教,世代相守,繁衍生息。鱼台闵氏尊闵子骞为第一世,闵法为第二世,闵高为第三世。-----到闵佑嘉传至八十世

【鱼台闵氏的迁徙】

    公元前249年,楚国灭亡鲁国,闵氏族散居各地。鱼台闵氏也曾迁琅琊,去金城、走南沂,入滕州,唐朝中期三十六祖文蔚,由滕再入鱼。

    北宋末年,“康王发济州,鲁宗随驾南渡”《闵氏族谱》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孔子第48代孙衍圣公孔端友部分族人,随高宗南渡,定居衢州。闵氏第44代孙闵襄、闵端也随之南渡,定居歙州。(今安徽新安江流域)。

     1522年,明嘉靖元年,闵子骞第60、61代孙闵三茅、闵寿保复业曲阜,寄籍济宁,族人也随之返鲁。

【鱼台与鞭打芦花】

家谱国际

    闵子骞芦衣顺母孝亲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人刘向《说苑·佚文考》这一故事,在以后民间广为流传的过程中,并又加改造。“御车失鯫”,逐渐演变为其父生气,对其持鞭打去,打破衣服,露出芦花。即日后人们常说的“鞭打芦花”。

    在今鱼台北邻的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武梁石室第一石室第三层及前石室第一层,有两处均刻这一故事,即“闵子骞失椎”汉画。旁有一榜题,铭文为:“闵子骞与假母居,爱其偏移。子骞衣寒,御车失椎。

    清嘉庆年间,翰林院五经博士闵广源曾向衍圣公府递申文,请制止此戏演出,免得 “诲诋先贤”。

    清朝光绪年间,翰林院五经博士闵祥麟诉之到济宁直隶州,并且得到了批准,地方政府下文告禁演《鞭打芦花》,鱼台闵姓族人将其刻写在石碑上,以昭示天下。

【鱼台闵氏与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家谱国际

    博士,古代学官名,此官名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博士,秦官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武帝之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成为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唐朝设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两代亦有“国子博士。”五经博士,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给先贤先儒后裔世袭。主祭祀、看护林庙,不治院事。孔、颜、曾、孟等十三氏圣贤后裔都曾册封“世袭翰林五经博士”,其中孔氏后裔最早得到该封号。闵三茅、闵寿保父子二人曾上书明皇帝,请求以“世袭翰林五经博士,”身份奉祠,没有得到批准。

    根据鱼台大闵村闵子祠碑、据王士祯《居易录》、孔毓圻《幸鲁会典》、《山东通志》等的记载,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圣祖玄烨幸鲁”,“四月初五日,圣祖回銮至济城南石佛闸下”(今济宁小闸口)鱼台籍闵子六十四世孙闵煌、六十五世孙闵衍籀,“持谱进章”觐见康熙大帝。援例陈情,请求受衔,后经时任山东巡抚王国昌、布政使刘皑调查,咨询衍圣公孔毓圻,又有兖州府覆文,认定闵煌确系闵子后裔。康熙三十九年,经礼部议请,奉旨封闵氏宗子闵衍籀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职级为正八品。并负责任命全国12个闵氏宗族奉祠官。

    1700年,钦派蒙州主吴公授予鱼台大闵庄闵氏后裔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鱼台籍闵子骞第65代嫡孙闵衍籀,从而成为闵氏第一个接受该封号的人。

    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朝廷又钦拨二十五顷二十九亩祭田地(今邹城东南、任城廉屯、微山南阳湖一带)给鱼台闵氏,主祀闵子。

    1721年,康熙六十年,64代孙闵煌在鱼台大闵庄兴建家庙闵子祠,主奉闵子祠祀事。

    1725年8月,雍正皇帝在给曲阜孔庙大成殿题写“生民未有”的同时,也给鱼台闵子庙御书了“躬行至孝“、闵氏后裔题写了“门宗孝行”。

    1748年2月(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东巡祭孔。对“孔氏子孙及十三氏子孙各官俱著加一级,并将曲柄黄伞留赐衍圣公及博士等宜”。鱼台籍闵子第66代闵兴汶“五经博士”职位也暨加一级,也留赐了曲柄黄伞一把。(曲柄黄伞已于1937年在河南渑池遗失)。

    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崇圣典例》,继续封北宗的孔氏为衍圣公,改南宗、闵子、冉子伯牛、冉子仲弓、端木子、仲子、言子、卜子、颛孙子、有子、东野氏五经博士为奉祀官。“由衍圣公及各氏按照旧例,报由地方长官呈明内务部核准承袭,”并给年俸银币一百元。

    1928年,民国二十四年停发。

    1935年,国民政府下令废爵,废除“衍圣公”及孟、颜、曾三氏“世袭翰林五经博士”封号,委任“奉祀官”。至此,“世袭翰林五经博士”制度历经四百余年宣告终结。

    闵氏五经博士也同其他十三氏五经博士一样,袭封均由衍圣公保举,并受衍圣公管理节制。“应袭者十五以上,衍圣公保送礼部,考试果能文理通晓,注册察俟。承袭之时,衍圣公察案具题授职”。五经博士凡进京陪祀,在曲阜接驾,孔庙祭祀等俱由衍圣公率领。见面行师生礼,每遇朝廷大典随衍圣公入京行礼,曲阜孔庙春秋大祭以束修助典。五经博士及所属官凡经人控告,均得由衍圣公“先行传讯,或自行断结,或移送地方官审讯”,未经衍圣公传讯。地方官不得先行审理。

    鱼台闵氏自1700年册封翰林院五经博士后,代代相传,先后传承了11世,至75世闵祥麟停封。

【鱼台闵氏的行辈】

    字辈,是某个姓氏中的世序代号,具有序长幼、明世代的作用,在众多个姓氏谱牒中,孔氏是最早启用排行“辈”的。孔氏行辈从四十六代起,至一百三十五代止,有自定,有御赐,总共90辈,成为孔氏家族吉字命名的依据法则,不能更改,否则不准入谱。这90辈通计为:

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克。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兴毓(克)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成仪家兰房,末芝肆国强。

    鱼台闵氏至六十五世始用孔氏排行辈。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六十七毓改为“克”。 清朝初年,由于交通、讯息不便,族支间少于交往,在整个闵氏氏家族中,各地族支大都自行制定,字辈排列不尽一样,而不是象孔氏那样,由整个家族统一制定。现在鱼台闵氏辈份最多使用∶繁、祥、令、德等辈分,这几辈分别为74、75、76、77代。我们闵姓多用此辈份。与孔氏同用大排行的还有:孟氏、曾氏、颜氏,闵氏、冉氏、殷氏。

【鱼台闵子庙风貌】

家谱国际

    闵子祠始建于唐朝中期。公元1699年大闵村闵子第65代孙闵衍籀被(清)康熙帝认定为闵子嫡长裔孙并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之后,祠堂扩建,修复大殿、正大门、石牌坊。后又增建东西配殿。1725年8月(清)雍正帝为祠堂颁赐“门宗孝行”、“躬行至孝”匾额。“文革”期间,大殿、前门破毁,匾额遗失,仅存部分古石碑。

    进入21世纪,族众相约重建,以传祖德。全县闵氏宗亲及大闵村捐资80余万元,省市县乡投资130余万元,历时10年,终成大功。前为广场,面积1000平米,系增建;中为山门,配以电脑等设施,为重建;新构大殿,长17.5米,宽11米,高9.8米,增建月台,故于原址后撤5米;新塑闵子神像,冕九旒,服九章并执圭,系据宋徽宗崇宁五年崇祀规格并参考曲阜大成殿闵子塑像制成。修复东西配殿,东殿陈列闵子孝行事迹图,西殿展示圣门12哲画像。

    全祠结构完整,典雅庄重,既是闵氏朝拜先贤、祭祀祖先的场所,又是弘扬传统文化,共敦孝贤之风的载体与平台。

 

声明:来源于湖北闵祥运文章  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