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征文选登之十八】韩国禄丨我与家谱的不解之缘

族谱

我与家谱的不解之缘

韩国禄/文

 

    这里的人们,祖上都是在明末清初从周边省份迁徙而来的,每个家族内,都流传着各自的家谱。爷爷家里珍藏的《韩氏谱籍》,就是一本简易的手工线装的手抄家谱,我与这家谱就有着深深的缘份呢。

家谱国际

    老韩家祖上,从贵州遵义迁徙到重庆合川区尖山乡的具体年份,已经不好考证了,族内保存着家谱的宗亲也不多,恰巧爷爷手里就拥有一本。在我小时候,常有族人来爷爷家里查看家谱,族人在外屋静静的候着。爷爷将手洗干净后,取一条凳子进到里屋,安放在衣柜前,然后站在凳子上,从衣柜顶上取下一个黑漆木盒,从盒子里拿出那本《韩氏谱籍》。回到外屋的竹椅上,他认真的翻阅着,仔细地给族人讲解着......我远远的在院里望着那发黄的书页,多想探看一下这家谱里,究竟写些啥。

    或许是族人的来访,激起了爷爷的兴致。接下来的几天里,爷爷会抽空再次翻看家谱的。他仍然先打水净手,接着取凳子安放在里屋衣柜前,站在方凳上,从衣柜顶部取下那个黑漆木盒,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本《韩氏谱籍》,转到外屋的竹椅上坐下。这次,我搬来板凳紧挨着爷爷坐下,终于可以近距离看看这传家宝了。这是一本用发黄的毛边纸对折后,用针线手工装订而成的册子,配上牛皮纸做的封面和封底。为了方便认识,家谱里的文字都是毛笔楷书字体。封面上,除了“韩氏谱籍”四个大字外,还备注着四个小字“不可失落”——原来,慎重地珍藏家谱的意义全在于此了啊!翻开家谱,扉页上的序言写有“世代万年新”以及一段小楷,大意是讲:人,如同树木分枝发丫,如同溪水奔流入河到海.....幼时的我,对这还不能完全领悟。爷爷给我诵读着下一页:“南阳郡韩氏宗族字派......”他让我试着把这字派背诵下来。幼时的我,对这也还不能完全明白。接下来的谱页,逐页记录着从始祖玉时公开始,往下传承的每一代直系男丁及其夫人的资料,一直到爷爷这辈。往后两代人的谱页上,记录的人丁信息更多了:有我的几位伯叔、婶娘 、我爸、我妈、姑姑们,以及我们一大帮堂兄弟姐妹。幼时的我,对这还是不能完全懂得。

家谱国际

    爷爷离世后,那本家谱,依然珍藏在那个木盒里,保存在小叔家。不觉进入新世纪,我到了重庆主城,渐渐的对家乡,对家族有了更深的认识。我2011年清明节回家祭祖之余,从小叔那里借来那本童年时期读过一两次的家谱,返回城里。由于虫蛀外加自然腐蚀,此时的家谱已经残破不堪,好在没有伤及文字。一个念头在脑海里特别强烈地浮现着——“我要救她”。空闲下来时,我先将手洗净,将家谱上的内容,用签字笔逐页抄写在崭新的笔记本上。同时,通过查阅资料,把家谱上各代祖宗的生卒时间,由皇帝纪年备注为公元纪年,再续上老婆和女儿的资料,成就了一本共计14代人的直系传承谱牒。我不擅长毛笔字,但认为书名以及谱序必须得“回归”本体。于是,我仿照原谱,郑重地用毛笔在相应位置写下“韩氏谱籍”,“不可失落”,“世代万年新”等。

    2016年春节,我们支系组织召开宗亲会,我带去了整理出来的传承谱牒。会上,我给宗亲们分享了生卒在遵义的始祖玉时公资料,以及二代祖携三代祖,康熙年间由遵义迁至合川的家族历史资料。鉴于我对家谱的一腔热爱,对宗族事宜的一份热忱,宗亲们推举我担任宗亲会秘书长。此时,我觉得对整个宗族来讲,不能只是满足于梳理自己的直系脉络传承,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宗亲会去完成......

    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会时常翻阅着《韩氏谱籍》,会时常关注着遵义及贵州的各大宗亲微信群,会时常努力找寻始祖玉时公往上的祖源信息。将来还要参与完成我们支系的大修谱,因为我与家谱已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

     韩国禄,任职于重庆长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