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丨族谱中14个常见名词解释

家谱文化

1、出嗣: 过继为他人后代,与来绍相对应。

2、寿官: 明朝和清朝出现的一种官名,这是个虚职,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服官帽、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万历以后䧏为七十岁。只有在思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十世祖喜新公曾被恩授七品寿官。

3、兼祧: 一人同时继承两家宗祧,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

4、昭穆: 是指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 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标穆。

   昭穆无考是指查不清楚辈次琲列。

5、处士: 古代称有徳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十一世祖掦清公和十四世袓鸣琴公称处士。

6、修职郎: 文阶官名,分大夫、郎、佐郎三种,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上官员。俢职郎为正八品文官的散阶,相当于现代的"享受正科级待遇"。

7、岁贡生: 俗称明经。是指明清两朝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十二世祖鼎三公曾被选为贡生。

8、候选训导: 就是候䃼州、县学的副学官。

9、廪膳生: 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

10、庠生: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也就是秀才之意。

11、鄉饮介宾: 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一般都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介宾是指次于主宾的客人。

12、州判: 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通常为地方衙门辅佐主官的基层官员编制,属于直隶州的,相当于同知,属于散州的,外与州判分掌粮务、水力、海防、巡捕诸事,均从七品官。

13、太学生: 明清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国子监是古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太学生就是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

14、耆儒: 徳高望重的读过书老者。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一觉何处觅”家谱国际对谱牒、祠堂文化有深度了解的专家有数十位,更有研发多年的修谱软件“修谱王”、手机APP“认亲App”、专属姓氏网站......

 

声明:来源于网络,由家谱国际整理编辑,侵删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wenhua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