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孙姓自始祖孙鉴、孙铠两公由鲁迁寿,历时六个世纪之久。数百年来,诗礼传家,耕读为本,教书育人,人才辈出:座落在寿县双桥镇孙厂的孙家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城内南过驿巷,同治年间毁于苗练兵燹,光绪初年重建于城南孙家厂,经御赐建有宗祠大门、锡祚堂、飨堂三进;东西厢房;横经书屋、西书房、怀艰亭、厨房等;大门前立有木质双斗旗杆四根。占地面积二千七百余平方米。主要用于族人陈列先祖的牌位祭祀用和办学教育孙氏子弟,是孙氏族人“慎终追远”,“水源木本”,纪念先人的一个集聚地。
解放后孙氏宗祠一度成为双桥区政府、孙厂小学等。后由于年久失修,锡作堂和书房相继坍塌,飨堂和大门也面貌全非。因此,重修祠堂,续谱辑系光正宗族被列入了孙氏一族的头等大事。
寿州孙氏宗祠,1998年经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选址考究,环境优雅,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青瓦,错落有致,中正典雅,庄重大方。孙氏宗祠有牌坊、门前广场、大门、锡作堂、飨堂、回廊、香火堂和名人纪念堂等组成。
孙氏一族的枝兰系十房炳图公之玄孙孙多晶公,(生于1921年,卒于2008年1月),抗战时期毕业于国立贵州大学矿业系,解放后历任淮南九龙岗矿、李郢孜矿总工程师,淮南、淮北矿务局总工程师,安徽省煤炭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成绩卓著的采矿专家,安徽省四、五、六届政协常委,1993年离休。2004年,耄耋之年的多晶公,为孙氏宗祠的修复,族谱的续修,以八十四岁的高龄奔走于寿、凤、淮、合等地,寻根问祖,联系族人,并以身作则,带头捐助资金数万元。孙氏族人无不为多晶公之品质精神所感动。此举受到了省政协的高度重视,在省政协的提议和县政府、县政协及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寿洲孙氏族人慷慨解囊,捐资助修,恢复文化遗产,宗祠全面修复工作于2006年5月1日开工,在原址按原貌复建。
声明:来源于网络 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