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征文选登之十五】许鹏启丨在传承中发展 在探索中创新

宗谱

在传承中发展  在探索中创新

 

文/许鹏启

 

家谱国际

    古人云:族之有谱也,犹国之有史,方之有志。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方无志则了解无据,族无谱则世系无序。史、志、谱,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

    2013年6月至2017年4月,我有幸参与了合肥市庐江县许桥村许氏家谱的编辑工作。今天,借助家谱国际的宝贵平台,与老师们一起分享这段引以为荣的经历。

    由于种种原因,许桥许氏家谱原谱,八卷仅存其三——卷三卷四卷五3本世系谱,没头没尾,家族迁徙、家乘史料损殒殆尽,续谱难度可想而知。2012年,家族宗贤倡议续谱,并积极展开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6月,鹏启参与续谱编辑工作:续立字辈,补白卷一卷二谱头,布局新谱,勘校全谱,随后投身到紧张劳累而又快乐的编辑工作之中。2013年年底,短短半年时间,近十万字的谱头原稿脱手,交付印谱师印刷。2014年,电子稿件往返传递,润色原稿,勘误世系图,先后印刷三稿勘校谱。2015年,集中精力参与建祠,反复谋划祠址,拟定建设宗祠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督查账目、筹划落成庆典仪式、编审讲话稿件,续谱工作暂停。2016年,融合建祠内容,刊出样谱,我精益求精,反反复复修订电子版样谱,仅《勘误之七》,就有一万多字;祠谱组委会集体审阅纸质版样谱,经过广泛激烈的辩论,同年底新谱定稿付梓。2017年清明节,正式颁发新谱。至此,六修家谱工程大功告竣。

    回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感慨良多。

    我们本地农村五十岁上下的人,没有见过家谱,更别提修谱了。电脑操作也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更别提上网了。然而,续修家谱的重任艰难而又神圣,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身上,我们知难而进,义无反顾,从来不计一分一毫的报酬。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做起。我一面四处拜师学艺,零零碎碎地学习电脑操作技术,一面试着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家谱知识,学习新时期家谱的组织架构,学习续立字辈、凡例、序言等等家谱要素的写作要领和基本要求。编撰字辈九易其稿,一次又一次地被否决,一次又一次地从头再来,累并快乐着,每每忙到午夜而忘却了时间概念,忘却了严寒酷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有四句打油为证:“边修边学许鹏启,字辈谱文昼夜思。床头常备纸与笔,灵光闪处又子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主持续立的字辈,与本族“宿儒”许泽生相融合,1+1>2,最终获得了全族上下的一致认可,上传“许氏网”、“ 中华许氏网”,赢得了海内外许氏宗亲的广泛关注和热情肯定。

家谱国际

    为了继承家族传统,一字不误地刊载三本原谱,我一手捧着原谱,一手拿着勘校谱,一页一页地对照,一字一字地勘查,随时做电子记录,发给印谱师。遇到繁体字异体字生僻字,查阅字典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力求精准无误,完美传承。

    为了便于检索世系传承关系,我潜心研读苏氏世系图,在传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开创性地设计了“世系简表”这一崭新的世系模式,一页十世,只录名讳隶属,略去表述,上至始迁祖,下至预丁,世系传承流转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作为世系图的补充,载入新谱,悬于宗祠,形象直观地增强了家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为繁荣发展新时期的谱牒文化,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贡献。

    为了圆梦,2016年11月,在勘校样谱告一段落的情况下,我自备行囊,跟随从未谋面的微信好友合肥宗亲许书新一行,专程前往黄山脚下歙县许村寻根问祖。许村许骥老师翻箱倒柜,找出老谱、影印谱、手抄谱、珍藏谱,细心对接我带去的卷三原谱,热情指点迷津:或去音信隔绝、世系断承六百多年的婺源寻根,或去上海图书馆查阅婺源许氏老谱。匆匆两天时间,留下几多遗憾,寻得些许线索,为今后的漫漫寻根打下了基础。寻根路上,合肥宗亲许书新,歙县许村宗亲许骥,许氏网站长广东宗亲许名灿,中华许氏网站长湖北宗亲许俊夫、常务副站长广东宗亲许粤胜,台湾宗亲许炳燎等等,多方鼓励支持,借此一并致谢。这段经历,我上传到“中华许氏网”,获得了省内外许氏宗亲的高度认同和热心鼓励。

    一言以蔽之,“在传承中发展  在探索中创新”,是我近几年参与修谱进而热爱家谱事业的真切感受和最大收获。

    今天,家谱国际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整合海内外的资源,推陈出新,横空出世,必将推动中华传统文明的发扬光大,必将促进中华传统家文化的繁荣兴旺,必将在爱家爱族爱国的大征程上大显身手,大展鸿图!我们心存感激,我们翘首以盼。


作者简介:

    许鹏启,工作于合肥市庐江县许桥小学。

 

声明:转载请注明源自家谱国际官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