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起源六:蒙古族赵氏

赵氏起

据史籍《元史》记载,在内蒙古境内的大青山下,蒙古族的汪古部落之中就有赵氏家族的分支。

蒙古族汪古部落的赵氏家族,曾参与了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争,其中一位名叫赵国宝的族人是元军进攻四川的先锋军统帅。

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赵国宝统率元军的先锋部队直攻四川境内的重镇重庆,经过几十天的激战,迫使重庆的南宋守将张实投降。作为元朝开国功臣的少数民族的赵氏,除了内蒙古大青山下世居的蒙古族汪古部族人的赵氏族人之外,还有世居在甘肃临洮的藏族赵氏族人的后裔。

赵国宝因功被授三晶印,并授为蒙古汉军的元帅,并同时被赐文州吐番万户府达鲁花赤(蒙古语,意思是征服者和统治者)。达鲁花赤的头衔只有蒙古的贵族才能享有,也就是说,从赵国宝开始,蒙古族汪古部落中赵氏已成为蒙古国及此后不久建立的大元帝国的贵族。赵国宝之子赵世延也是蒙古族汪古部落之中的佼佼者。赵世延自幼喜欢读书,潜心研究中原儒家学派的经世致用之学,为元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赵世延官授承事郎、云南省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不久升监察御史。其时,元朝丞相桑歌处事专横,包庇凶犯,赵世延于是当廷指责丞相桑歌,请求元世祖忽必烈下旨严办凶犯。赵世延与丞相桑歌因此不和,因而多次遭到桑歌的中伤。元世祖忽必烈重其才,不愿治其有罪,于是将赵世延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赵世延到任后,大力倡导儒学。其时,江南正逢水灾,赵世延于是遵照圣人之言,在管区之内设立多处义仓,并主持修复了澧阳县(今湖南澧县)的环堤,因而深得民心。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木耳执政时期(公元1295~1307年),赵世延任中书左司都事、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安西路总管等官职。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执政时期(公元1308~1311年),赵世延升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因主持修复都江堰有功,晋升为陕西行台侍御史。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执政时期(公元1312~1320年),赵世延作为少有的四朝元老进一步得到元仁宗的器重,历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等封疆大臣。

直到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赵世延因年老多病而上书请求辞官。此时,赵世延已是八朝元老,元文宗仍不愿让其告老还乡,于是将其诏进京城与当时几位大学者组织纂修《经世大典》。不久,赵世延被封鲁国公,举家迁居成都。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赵世延因病逝世于成都。赵世延是元朝达官,也是元朝贵族之中少有的颇得民心的好官。赵世延为政历时九朝,共五十余年,还著有《风宪宏纲》传世。

到了明朝时期,有个蒙古人叫阿勒楚尔古特,外祖父是女真人,姓兆斋氏,他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人们传言他随外祖父姓赵(兆斋与赵同音),他也就将错就错改姓为汉姓赵氏。

另外,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蒙古族扎拉尔氏,亦称扎喇亦尔氏,源出元朝时期旧部扎剌赤儿部,以部为氏,乃元太师木华黎后裔,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赵氏、季氏等。

蒙古族兆啰特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olot Hala,所冠汉姓为赵氏。

蒙古族赵禹特氏,世居地待考,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oy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赵氏。

蒙古族卓特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卓陀部,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一带)、义州(今朝鲜新义州“义州古城”)、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等地,满语为Juwete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赵氏、富氏等。

蒙古族来默氏,亦称林明克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Laim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赵氏。

蒙古族锡喇氏,亦称喜拉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东海(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萨哈连(今俄罗斯黑龙江左岸原瑷珲故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r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赵氏、奚氏、连氏等。

 

家谱国际联系人微信:jiawenhua1301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