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稀专栏」深入解读易中天寻根的五个震撼瞬间

热点新闻

前言:利用业余时间,我再次重温了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其中,关于学者易中天寻根的始末,仍然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观看中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几次潸然泪下。由此,也让我想起我的先祖,他们又曾是何种模样,有过怎样的过往呢?

寻根,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人对话,那曾经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虽然早已远去,但他真的在这个世界上如我们一样存在过,奋斗过,挣扎过,有过故事,有过欣喜,有过彷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历史中看清自己,进而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

 

【第一个震撼瞬间】一份死亡名单

著名学者、作家、教育家易中天先生,在拍摄《客从何处来》之前对自己的祖先知之甚少,由于各种原因,他没有去触碰或深入了解自己的家族族谱,然而,一份死亡名单,让他陷入震惊、伤痛,惊恐之中,是什么原因让易氏家族一夜之间惨遭灭门?

253个易氏亲人,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年仅1岁,有姓有名,活生生的呈现在易中天的面前,这些亲人,生命定格在1939年9月23日。这桩发生70多年前的家族惨案,易中天虽有耳闻,但是从没有这么真实的面对过,而自己曾祖父易翰鼎这一支又为何幸免于难呢?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易中天不能平静,他必须要解开这个谜。

 

随着寻根线索的展开,易氏家族的当事人逐一采访,1939年9月的那桩惨案逐渐浮出水面。让易氏灭门的正是日军侵华战犯冈村宁次在湖南岳阳营田镇进行的一次扫荡。而让易中天一支幸免于难的正是他的二爷爷易甲鹇。

二爷爷易甲鹇在易中天的印象中是模糊的,他不知道寡言的二爷爷的有过怎样的过往,更不知道他二爷爷竟是清末新军的高级将领,还是清末第一批被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公费留学生,冈村宁次高三界的校友!也正是因为二爷爷的军事才能,他发现了日军的扫荡信号,在深夜叫醒一族老小,连夜逃亡。而其他易氏族人因为不相信他二爷爷的判断而惨遭灭门。

 

易中天在查阅营田最完整的易氏族谱

一层层历史被剥丝抽茧,易中天对自己的家族历史产生了一种本能的使命,他必须要搞明白二爷爷的神秘身世,搞明白自己究竟是从哪里来,自己祖先究竟给他遗留了哪些血脉遗产。随着寻根的深入,易氏家族的关键人物—易中天的太爷爷易翰鼎浮出水面,封尘历史的往事逐渐在易中天的面前缓缓拉开序幕。

【第二个震撼瞬间】一套《太平草木萌芽录》

让易中天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生活了二十年的武汉,竟然収藏着一百年多年前,他太爷爷留下的一套由民国总理熊希龄题名的《太平草木萌芽录》。

 

太爷爷易翰鼎易中天自然是没有见过的,当然更不清楚他的音容笑貌,然而,这部专著,却让易中天跨越时空,与太爷爷开始了交流,当他恭立起身,认真阅读太爷爷留下的文字,仿佛看见了太爷爷本人那般逼真。

易中天太爷爷在1925年,75岁时写了最后一篇文章,其中说:“自叙平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得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表达了对子孙的殷切期望。

易翰鼎对“名儒”二字也有所解释。就是“持平用中,酌取古人程式,以示周行。”大意是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读书人。而我想,易老先生若知易中天在当世的卓越成就,他应当是含笑瞑目了吧。

 

易中天太爷爷易翰鼎绝非凡人,他虽科举屡试不中,却是一个有真才实学,有追求,有远见,有气节的读书人。他在文章中记载:“一夜梦中,独坐一室,悲歌感慨,涕泗纵横,既而拍案大呼曰:湘阴易翰鼎,有古侠士风,久欲为当世效驰驱之力,乃至今沉埋草野,岂不悲哉!彷徨四顾间,忽醒,则果,泪流湿枕矣。

易中天看罢此文,心中感慨,他能够体会到太爷爷那种壮志未酬的悲凉心境,虽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历史总是很公正,想来易翰鼎并未想到,一百多年后,他的曾孙易中天竟为他足足争了一口气。

 

易翰鼎在其27岁至31岁时,曾在郭嵩焘府坐馆教书,与郭嵩焘书信往来达百封、常喝酒聊天,关系非常亲密。经郭嵩焘的推荐,易翰鼎31岁时来到今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工作,任职厘金局,负责在浏阳河边收税(纳厘助饷),这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高官职,任上清廉不阿。

1891年,在易翰鼎41岁时,郭嵩焘又推荐他去了两湖书院,成为两湖书院的第一批学员。在两湖书院学习期间,易翰鼎成绩优异,光奖学金就得了二百多两白银。但参加科举考试他却又一次名落孙山,从此心灰意冷,遂放弃了通过科举考试登上仕途的人生梦想。后来,易翰鼎潜心著述,给子孙留下一本修身持家的专著。也正是这本专著的留存,才让易中天的寻根之路得以顺利开展。

晚清重臣,湘军创始人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1920年,易翰鼎在70岁时,出版了一套书——《太平草木萌芽录》。该书共三本,完整地记录了易翰鼎从十六岁到七十多岁的人生轨迹,巨细无遗。如今该书被分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第三个震撼瞬间】一片四进院豪宅

随着人大历史学博士提供的资料,易中天发现自己的祖上竟是豪门,当年的祖宅言馨堂占地32亩、两万一千多平米,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145间房,15个天井,四进院,院中有院,粮仓、晒谷坪、磨坊,功能齐全,还有一个供孩子们读书的学堂。言馨堂曾居住100多人,吃饭时要敲磬。

 

易中天有些纳闷,他知道曾祖父曾是个清廉的小官,虽然得到过两湖书院的的奖学金,但是也不可能建造这么大面积的房屋,随着寻根的深入,他渐渐找到了答案。

原来曾祖父自两湖书院学习后,深受张之洞新式思想的启发,他将自己的二儿子易甲鹇送往两湖书院学习,后来又让易甲鹇在湖南绿营当兵,因为表现优异,被张之洞选派到湖北官费赴日留学,成为中国最早的第一批赴日留学生。

 

【第三个震撼瞬间】一片四进院豪宅 

 

随着人大历史学博士提供的资料,易中天发现自己的祖上竟是豪门,当年的祖宅言馨堂占地32亩、两万一千多平米,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145间房,15个天井,四进院,院中有院,粮仓、晒谷坪、磨坊,功能齐全,还有一个供孩子们读书的学堂。言馨堂曾居住100多人,吃饭时要敲磬。

 

 

曾显赫一时的易家大院《言馨堂》,在战火中毁灭。

 

易中天有些纳闷,他知道曾祖父曾是个清廉的小官,虽然得到过两湖书院的的奖学金,但是也不可能建造这么大面积的房屋,随着寻根的深入,他渐渐找到了答案。 

 

原来曾祖父自两湖书院学习后,深受张之洞新式思想的启发,他将自己的二儿子易甲鹇送往两湖书院学习,后来又让易甲鹇在湖南绿营当兵,因为表现优异,被张之洞选派到湖北官费赴日留学,成为中国最早的第一批赴日留学生。 

 

 

1890年(光绪十六年)四月,张之洞于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创建两湖书院。 

 

学成归国后,易甲鹇担任了清末新军的高级将领,当时新军将领的收入不菲,他就用自己的薪水在老家湘阴营田镇修建了四进院住宅“言馨堂”。后来,易甲鹇跟随黎元洪参加了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后,拒绝袁世凯的拉拢,再次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大学。1915年回国后,他不愿为军阀效力,退隐家中。易翰鼎一定没想到,他把二儿子送到两湖书院的决定,在四十年以后,还将挽救了家族的命运。 

 

 

易中天二爷爷易甲鹇为高级军事将领,后隐居民间。 

 

【第四个震撼瞬间】一张年轻少女的照片

 

大抵,子女与父母的生命重合大多只有四十几年,子女不清楚父母成长的岁月,父母也永远看不见子女苍老的容颜!  

 

 

后中为易中天母亲少女时期照片

 

当易中天面对一张妙龄少女的照片时,他是真的没有认出,照片的中的女子竟是他可敬可亲的慈母。 

 

易中天说,她的母亲在最后几年曾经得过压迫神经的病症,导致她说不出话,但是他能看出,母亲一直想对他说些什么。 

 

随着寻根深入,他惊诧于她母亲的身上竟然有着那样神奇的经历,他的母亲,竟然曾是民国总理熊希龄府中的大小姐。 

 

易中天的母亲周树奇,湖南湘潭人,本是一位乡下姑娘,九岁之前和两个弟弟一直跟随母亲在老家生活,其父周诒铣在外工作养家。母亲去世后,周树奇跟着奶奶、大伯生活。周家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族,周诒铣的堂姐周诒端,嫁给了晚清重臣左宗棠,也就是说易中天的外公是左宗棠的堂小舅子。周诒铣的堂兄名周诒煜(周诒端的哥哥),周诒煜的孙子即教育家周大烈,曾受聘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

 

 

从家族辈分来看,易中天与周大烈同辈,应该叫梁启超为“启超兄”。

 

周大烈与梁启超是挚友,还与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友善,曾教授陈三立之子陈寅恪。周大烈的女儿周俟松毕业于北师大数学系,其夫即为毕业于燕京大学的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 

 

1921年,中年丧偶、带着三个孩子的周诒铣迎来了第二次婚姻,新娘叫朱濂(易中天的继外婆),毕业于燕京大学外文系,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进步女性,那么她和民国总理又有什么关系呢?

 

 

易中天外公和继外婆朱濂 

 

朱濂的父亲名叫朱其懿,早年曾协助他的两个哥哥朱其昂、朱其诏参与了创设轮船招商局,这是晚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第一家、也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朱其懿还曾担任沅州知府,创办了一个当时非常有名的书院——沅水校经堂。而民国总理熊希龄曾经在那里念过两年书,深得朱其懿的赏识。熊希龄的原配去世后,朱其懿就把自己的妹妹朱其慧嫁给了熊希龄。也就是说熊希龄是易中天的继外婆的姑父。熊希龄迁到北京后,朱其慧就把朱家的很多子女带到了北京,住在了熊府,由她来抚养,其中就包括易中天的继外婆朱濂。 

 

 

易中天母亲曾是民国总理熊希龄府上的大小姐。 

 

1923年,经江庸介绍,周诒铣加入北京律师公会。江庸决非等闲之辈,在熊希龄任民国总理的时候(1913年),他历任司法次长、司法总长。据此可以断定,周诒铣是民国时期北京小有名气的律师。由于周诒铣的第二次婚姻,1929年,17岁的周树奇跟随父亲来到了北京,就住在熊希龄府中(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易中天母亲周树奇(庶琪)档案 

 

八年后,即1937年7月,25岁的周树奇从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毕业。

 

当当年幼稚园的歌声想起,易中天热泪热泪盈眶。1930年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母亲周树奇,曾那样纯美的生活过。 

 

(北平幼稚园校歌歌词,大家可以找来听听,真的很好听) 

 

“生活兮教育,生活兮教育,我们生命惟一之伴侣,为汝勤力,不分旦夕,为汝驰驱,不顾险夷,人生意义在利他,他利己亦利,生命兮教育。

 

 淳朴兮孩子,淳朴兮孩子,未来世界好坏之主体,浑然心地,不知害利,乐哉游戏,不计非是,社会价值在没我,没我以利人,先利小孩子。”

 

 

 易中天到父母亲曾经生活过的所里寻根 

 

然而,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后,周树奇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平,开始逃亡。就在逃亡之前,周诒铣患上了肺结核,无法长途奔波。周树奇只能带着三个年幼的弟妹和继母朱濂相依为命,从天津坐船逃往上海。可是船到半路,发生了淞沪会战,只好转道去香港,再从陆路辗转回到长沙、湘潭,在老家湘潭,周树奇得知父亲病逝于天津的消息。经过两年的长途逃亡,最后来到湘西一个偏僻的小镇——所里(属原湖南乾城县,今吉首市),担任儿童保育会的老师。 

 

 

易中天母亲周树奇颠沛流离,兜兜转转的逃亡生活。

 

1937年抗战爆发后,成千上万的难童急待救济,宋美龄、邓颖超联合各界妇女,于1938年3月10日在汉口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国共两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共286人担任了名誉理事。 

 

宋美龄、邓颖超联合各界妇女,于1938年3月10日在汉口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八年抗战,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先后设立了24个保育分会,创建了61所保育院,抢救收容培育了3万名流浪儿童。周树奇在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第三保育院所里分院工作,任保育主任,继母朱濂任湖南第三保育院院长。

 

 

在战火中亟待救济的儿童,不能忘却的历史。 

 

易中天母亲周树奇培育这些儿童在耄耋之年还专门录制了一个视频表达了对周树奇老师的怀念。

 

1940年,在所里,周树奇遇见了随湖南商学院南迁的大学生易庭源。为解决温饱问题,易庭源经常到隔壁的保育院教书,由此两人相识、相恋,抗战胜利后结婚。1947年易中天出生。 

 

 

追忆母亲在所里的足迹

 

了解了母亲故事,易中天感慨万千,这所有的一切,他的母亲在生前没有跟他吐露一个字,如果不是这次寻根,易中天永远不会知晓。易中天很难想象,战乱,离殇,以及生活的重创接踵而至的降临在未婚少女的身上,她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而在易中天的记忆中,战争的阴影丝毫没有影响到母亲后来的人生观,她仍然是那样乐观的热爱生活。 

 

【第五个震撼瞬间】一位以身殉职的十八世祖 

 

在所里,易中天意外地收到一张去往越南河内的机票。这是他寻根之旅的下一站。 

 

 

易中天十八世祖易先舍身殉国,客死越南。 

 

越南一本模仿《三国演义》的小说《皇越春秋》中,记载了四百多年前,越南起义军与明朝军队打仗的故事。沿着专家指点的线索,易中天来到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这里他不得不面对一段并不算愉快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易中天的十八世祖易先在越南谅山担任知府的时候,正值明朝对越南政策的巨变。征蒙古,建故宫[微博],下西洋的强势皇帝朱棣去世后,他的孙子宣德皇帝,深感连年的战火已让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权衡之下他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从越南撤军。 

 

根据越南历史专家郑先生的研究,宣德皇帝想全身而退,却又害怕有损大明王朝的威望,于是暗地里谋划找个合适的时机再体面的从越南撤军。但他并没有把这个决定传达下去。 

 

于是,第十八世祖易先,为了明朝宣德皇帝的一个秘密决定,而尽忠死守。最终以身殉职后,易先的家人及随从共有18人也投井尽忠。大约半年后明朝从越南撤军,越南恢复独立,明朝也摆脱了战争的泥潭,迎来了仁宣盛世。和平给两个国家,两个民族都带来了繁荣,而易中天的先祖们永远地长眠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年他老人家的二儿子易升留在了老家湖南湘阴,繁衍生息,留存了易氏家族的血脉,才有了今天的易中天。

 

 

易中天在父母墓前祭奠 

 

结语:易中天的寻根之旅,跨越了时空,几乎串起了中国整个近现代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易中天出自名门,直系族亲大多非富即贵,而即便是这样的名门世家,在历史的洪流中依然是沧海一粟,渺小如蝼蚁。每个人的存在全凭祖先庇佑,易中天这支血脉的延续,亦是如此。 

 

易中天之所以能够成为易中天,有他自己的努力也有来自他家族基因的传承,在历史中看清自己,从而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绝非妄言。(文/程稀)

 

作者程稀简介

 

 

 

程稀,女,80年代初出生于安徽金寨,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2016年3月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九期文学作家培训班。现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美国夏威夷华人作家协会会员。

 

现任职家谱国际首席运行官,当代艺盟网主编。曾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2016年以笔名霓蔻出版个人首部网络连载小说《往事不可追》。2018年出版个人作品集《初见》《张謇传》。

家谱国际是一个组建姓氏的网站,其包含家谱编修家谱印刷并研发了手机软件认亲、电脑软件修谱王,帮助各姓氏去完善家谱,寻根问祖。
声明:来自网络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36913267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