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丨王村万家村明崇祯毕忠臣谕葬墓修复竣工典礼

宗亲联谊

修谱续谱修家谱续家谱家谱国际

毕氏家族联谊会邀请有关区县文史、家谱研究人员参加庆典。毕德祥、韩云发、毕淑德、本斋、韩其芳合影(自左至右)

家谱修家谱续谱续家谱 家谱国际

毕氏后裔云集,准备为祖宗烧香

家谱修家谱续谱续家谱

市区文化、文物、旅游部门、乡镇领导参加仪式

家谱修家谱续谱续家谱  家谱国际

万家村委主任、毕氏后裔毕令德汇报毕廷佐谕葬墓修复建设情况

 

资料:

  1、毕忠臣,字廷佐。明正德年间生于淄川县忠信乡西铺村。后购买万家庄万氏家族田产迁居万家庄。明崇祯元年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毕自严之祖父。因孙自严贵,死后59年,被崇祯皇帝追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赐谕葬,墓在万家庄村南,按一品大员规格修建陵墓。并在淄川城里竖牌坊一座,赐匾“四世一品”“三世同升”。四世一品是指,毕自严本身为一品户部尚书,按制上赠三代,其曾祖毕恪、祖父毕忠臣、父毕木,皆为一品衔。三世同升是指,毕自严、其六弟毕自寅、八弟毕自肃,皆为进士出身。

  毕恪、毕忠臣、毕木、毕自严谕葬墓分别在西铺村、万家庄、郑家庄(1955年划归邹平县)黄埠村。400年间,王村地区这四处谕葬墓在周围数百里之内,其规格与工艺,无与伦比。惜乎精美绝伦的石像生和牌坊等建筑皆毁于1966年。2003年,修复起了毕木墓,2013年再修复毕忠臣墓。

  2、淄西毕氏家族始祖于元末明初自冀州枣强迁博山石塘坞,二世敬贤再迁崔家崖(西铺)。至五世生毕恪, 毕恪生五子,第四子名忠臣字廷佐者即毕自严之祖父,自幼饱读诗书,少有文名,被淄川知县聘为“邑掾”(县官文字助理)。他的最大贡献为匡正家风,道德教化,使毕氏家族威望骤升。他首先重视诸子的教育,“令六子木从邑大儒张松石先生游(从学)。卒用经术渊源数子登第。”(《毕氏世谱》)。他还“以善人为邑里推服”。(毕自严《淄川毕氏世谱序》)毕木评誉其父曰:“勤俭敦厚,宽仁乐施…….端谨诸子童仆,内外凛凛。”(毕木《初修淄川毕氏世谱遗记》)。他曾收养了三个孤女,“资嫁如己出”,还不断周济贫家,善人名声远播。被淄川县褒奖。他的善行懿德,在他去世五十多年后得到了回报。他的孙子毕自严为官一生,历三朝,得到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代皇帝的嘉奖,晋级,封赠等的共计三十三道圣旨。按例,上封三代,他便祖以孙贵,在他死后若干年,他的“官职”便随着他的孙子官职的不断高升而“高升”。这三十三道圣旨中,其中有七道是颁给毕忠臣夫妇的。诰赠从推官,孺人的七品,至到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夫人的一品。其中,崇祯帝的封赠圣旨中有一句褒奖他的话,“孝悌力田,风素在羲皇以上;俭勤守朴,生涯似蟋蟀之诗”,“督课农,乃易儒,虽再叶勃兴,毕氏之门始大然。”(见蒲松龄书馆收藏崇祯圣旨复印件)。崇祯帝亦认为毕氏“门第家风可颂”自忠臣始。

    清同治年间兵部、户部尚书,辽东巡抚毕自肃七世孙毕道远撰联“十七世诗礼门第,五百年孝友家风”。

 

 

家谱国际联系人微信:478830465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家谱国际官网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