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历史上的两座汪王庙
汪氏44世汪华是徽州汪姓的显祖,在隋代末年群雄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之际,他高举义旗,率军占领了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保境安民,使百姓免受战乱。这六州分别是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
在以后的十多年里,汪华治理六州,为政宽宏,使六州百姓安居乐业,深得广大人民爱戴。李唐兴起后,汪华适时率六州归顺大唐,平定江南,维护了国家统一,再一次使百姓免受刀锋之苦,被唐高祖“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后又封“左卫白渠府统军”,继授“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太宗伐辽时诏为“九宫留守”,并辅朝政。
汪华死后,徽州一府六县相继建立了许多汪王(公)庙。唐朝之后,在六州境内建有很多汪王庙,供民众瞻仰礼拜。在后人看来,汪华既是徽州乃至江南六州的地域神,又是徽州汪氏的祖宗神。汪王庙是徽州乃至江南六州民众祈福避灾的庙堂,也是汪氏子孙追念祖先祭祀的祠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浙江吴山汪王庙遗址被众多汪氏宗亲所知,然而,还有很多散落他处的汪王庙。近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竟成镇青塘村发现一座汪王庙的踪迹。
现今,这座庙已经荡然无存。据村中老人讲,这座汪王庙占地面积约七八十平方米,并不大,就建在村头的两棵樟树旁,面朝昌江河。解放后因破四旧而被生产队拆除,拆下来的砖瓦等废料被现场掩埋荒废。之后,村民在此开荒种菜。如今,两棵樟树已有百余年历史,汪汪庙却踪迹全无。唯一留存的是老一辈人的回忆。
2006年,青塘村委会建设新农村,美化村庄环境,围绕大樟树建设休闲场所时,按老一辈人的说法,在樟树底下立碑,刻上“汪王庙原址”,告知后人,这里曾经有一座受人礼拜的菩萨庙。2017年初,在景德镇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背景下,村委会在立碑处建公厕,将此碑挖出遗弃在一旁。后有村民拾起,靠放在樟树脚下至今。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7150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