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通县六营于氏宗亲代表郑州行

宗亲联谊

河南许通县六营于氏宗亲代表郑州行 

  

       9月28日,通许县六营于氏宗亲一行在族长于亚楠的带领下到郑省亲,和中原于氏宗亲联谊会会长于俊堂、执行会长于民航等,共同商讨六营编修宗谱、祖茔维护、祭祖祈福等事宜。

       据通许县档案馆资料记载,元末躲避战乱,有一支于姓人到通许县六营岗落户。通许于姓世祖于聚看到这块地方有山有水有树林,就定居在了开阔地带,并把村东大岗定为茔地。 于氏祖茔始建于元末,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开始建造于家祠

   “公咸平人也,姓于,名东储。生嘉靖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卒隆庆元年九月十一日,葬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六营岗东先营……于氏族属,繁衍甲于诸姓,许邑古世家也。其先开封中牟人,世祖讳聚,行十七,避元兵徙通许治东十里六营家焉……”于兆海宗亲介绍。“这块碑不知是何时被盗,是在网上发现的,我们今年元月份从山东滕州追回这块儿碑。碑铭文详细记录着先祖概况,单从碑刻看,进士第景州知州祥符 熊上林 撰文,赐进士第渭南知县祥符 褚顺 书丹,通许儒学廪膳生员邑人 刘惟一 篆盖。这块碑对研究于氏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在谈到祭祖的筹备事项时,年届八十的退休教师于兆顺兴奋地吟诵起:“年年清明扫祖墓,岁岁十一祭先尊。我们六营于氏祖茔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古墓300多个,长眠着明、清以来上百位于姓仕宦,一般官员和平民的墓则更多。”

    于右任曾为通许县于氏宗祠题写对联:“春至和庶物,风来想故人”,“依德念前人,仰东海高门西平望族;馨香昭祀事,为嵩山壮色洛水增辉”。于氏祖茔、于氏宗祠建筑和大量的古碑、古树、家谱等毁灭于“大跃进”和“文革”中,而有关名臣于谦的古碑、历史文献也随之毁灭,墓地边沿也被侵占。茔地现余2棵古柏、1棵黄腊树,树围都在2.6米以上。

       在通许县的档案馆内,有一册《于氏族谱》,上面记载,六营于氏的世祖是从陇西(今甘肃东部)几番辗转之后迁过来的。明、清以来,六营于氏人丁比较兴旺,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

       六营于氏族长于亚楠介绍:“北京于家胡同、扶沟县于庄、山东东明县于庄、河北于家村等,这些村庄的于姓是十七公后裔,最早都是从通许县六营村迁徙去的。我代表六营人诚挚邀请宗亲会的家人们早日到通许会亲。”

    “寻根谒祖,交流联谊,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这是我们中原于氏宗亲联谊会的中心工作。我是五公后裔,咱们六营是十七公后裔,同宗同祖同族,是一个血缘的宗亲,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宗亲会工作的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先祖会保佑我们的,只要我们于氏族人精诚团结和共同努力,宗亲会的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715002621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