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将军的暨阳沙氏

家族故事

世袭将军的暨阳沙氏

       沙氏始祖沙原德(1326—?),字益之,祖籍江都县邵伯镇。先世河南汝南郡人,为宋宜州(今属广西)太守沙世坚七世孙。元朝末年,群雄四起,沙原德投奔定远吴良、吴祯兄弟,成为吴氏兄弟麾下一员主将。他生得高大魁梧,仪表堂堂,又武艺超群,沉毅有勇略,深得吴氏兄弟器重。吴氏兄弟随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先后攻占建康(今南京)、镇江、常州,十七年攻取江阴。

       江阴为南北交通要冲,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朱元璋特在此置江阴卫,命吴良、吴祯为正副指挥使镇守。当时吴王张士诚占据苏州,双方经常发生军事冲突,沙原德在吴良、吴祯帐前身经大小数十次战斗,奋勇杀敌,立下累累战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张士诚集中兵力于凤凰山,伺机与朱元璋决战。朱元璋则亲临江阴督战,命吴氏兄弟分兵夹击,大破张士诚军于巫子门(今张家港市巫山)。在这被称为“巫门之战”的战役中,沙原德骁勇善战,曾亲手刺死张士诚枭将、左丞相朱定,使吴军元气大伤。为此,沙原德受到朱元璋赏识,被授世袭百户,命佐吴良、吴祯守御江阴,从此就在江阴安家落户。此后,沙原德带领江阴士民收葬遗骸,安顿流民,垦荒辟地,修缮学宫、庙署,恢复生产,修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文化,深受江阴百姓爱戴。

家谱修谱祠堂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平闽,沙原德又随吴祯攻破延平(今福建南平),消灭了福建平章陈友定的军事力量,为统一中国扫除了障碍。后班师还京,途经昌国(今浙江舟山定海)时,因海盗叶松坡、陈均祥踞兰秀山作乱,奉命征剿,不幸被炮弹击中左臂。洪武二年,废江阴卫,设立江阴守御百户所,仍由沙原德主持防务,数年后去世。他逝世后,长子沙义(1367—1423)袭职。沙义后调山西潞洲(今山西长治)升副千户,诰授武略将军,予世袭,依例诰赠其父沙原德武略将军称号。自后,直至明朝消亡,沙氏子孙有六代十人世袭将军衔。他们是二世沙义,三世沙敬、沙逊、沙济,五世沙安(升正千户、武德将军)、沙宁,六世沙荣(升指挥佥事、晋明威将军),七世沙宗岳,八世沙胜金、沙毓金。其中沙济于明英宗正统年间驻守雁门关,正统十四年(1449)在土木堡与瓦刺交战中牺牲。故旧时暨阳沙氏门联有“太守渊源,将军世泽”;“将军世泽,汝南家声”;“文苑世泽,武略家声”等语。

       据民国七年(1918)续修的《暨阳沙氏宗谱》:“天下除回族外,本无二沙,则江阴更无二沙也,自益之将军以下,文通武达,历明清两代,世有闻人。”沙原德有沙义、沙兴、沙翊、沙智、沙信、沙翥六子,除幼子沙翥(1375—1419)定居江阴外,其余均征战并落户在顺天(今北京)、太仓、山西、直隶(今河北省)等地。现存江阴的沙姓族人均为沙翥子沙澄(1397—1476)、沙浩(1400—1455)的后代,传至第六世,又细分为十二支。六百余年来,瓜瓞绵衍,人丁兴旺,渐成望族,繁衍至今已逾二十四世。

       江阴城内青果巷沙家弄(今青果路易发城地段)为沙原德故宅,旧称将军宅。沙原德去世后葬在马鞍山(今黄山烈士陵园一带),旧称将军坟。坟前曾有石坊称将军坊,县学教谕陈晟撰墓碑文。原大巷(今属南街)澄江纺织厂地段曾有沙氏宗祠。江阴人民为纪念沙将军,曾塑像供奉于延陵书院致祭,后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又袝祭于二侯祠。暨阳沙氏过去主要集中居住在江阴城内青果路、大巷、东横街、南街、中街、北锁巷、布政坊巷一带,也有居住在北外浮桥、南外瓶罐桥、高桥等处的。在乡区主要有周庄东皋、沙家巷、钱家巷及南闸涂镇沙家村等处。现今则散处国门内外。仍居江阴的沙氏族人已相对稀少,据上世纪80年代末统计,全市约有千余人。

       历史上,暨阳沙氏族人崇尚诗礼传家,大多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也不乏隐士。六世沙万里(1513—1576),字应鹏,别号九炉山人,科举不第,隐居青山,好读书史,亦善为古文、诗歌。著有《竹窗漫稿》。其诗作曾被选入明万历末邑人许学夷、邱维贤合辑的《澄江诗选》。九世“布衣”沙张白(1626—1691),本名一卿,字介臣,号定峰,博涉群书,凡天文、地理之书,无不贯通,研极经史,尤精于诗,撰述甚丰。著有《读史大略》60卷、《定峰乐府》10卷,及后人编纂的《定峰诗钞》、《定峰文选》等,名重一时。他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际,父母、伯父及弟弟均在围城中去世,他将亡国之痛、易代之哀、黍离之叹、雪耻之志尽情表达在他的诗文中。特别是他的乐府,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及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其著名散文《市声说》受到推崇,至今仍被多本古文鉴赏辞书收录。沙张白后裔,代有文人,堪称文化世家。长子沙震(1648—1719),字农起,增广生,“深于史学,摇笔千言,不事删削”,晚年专攻理学,著有《咏史》4卷。幼子、庠生沙晋(1657—1683),“尤具夙慧,髫龄即能佐父作史断,人呼为‘小沙子’”,有《小沙子史略》、《孝经注》、《纬书地图册要》、《后乐堂集》等著作。沙震次子沙枚(1689—1763),字鸥瞻,号次峰,增广生,著有《闲吟诗集》9卷。沙枚第四子沙继照(1719—1775)字炳南,号颖峰,一号锦州,别号诗性山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安徽徽州府婺源(今属江西省)县学训导,“经术深邃”,著有《代掌》10卷,武进李兆洛先生作传。沙枚第六子沙芑丰、孙沙永基、孙沙圻及沙永基孙沙拥皋等均有诗文传世。

       明清两代,暨阳沙氏曾产生过一名进士(沙亮功)及八名举人(沙蕴金、沙继照、沙照、沙楷堂、沙骏声、沙从心、沙曾诒、沙亮功),由科举入仕。他们跻身官场,大多任教谕、训导、知县等中下级官吏,鲜有达官名宦。十五世沙沂(1784—1831)字泳亭,一字咏庭,号约斋,廪贡生,选授湖北荆州石首县知县,清廉勤政,曾“捐廉筑堤”治水患,使灾年获得丰收,百姓感德,设长生位于龙盖山,士绅赠“正本清源”题额,又为赋《山高水长颂》。其廉洁形象一直为族人楷模。

       沙氏既为江阴望族,族人大多不负从望,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沙沂从弟、增贡生沙淮(1791—1876),字柏源,号磬滨,一生捐资助善,颇多建树,“凡修葺城垣,疏浚河道,建造衙署诸大工,靡役不从。”史料记载,他在道光十九年(1839)曾负责修缮江苏学政衙署,咸丰十年(1860)遭太平军毁坏后,又于同治十三年(1874)以84高龄再次负责增建。期间,于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842—1845)负责修葺江阴城墙,历时三载,“廉谨干练”,“昕夕忘倦”,“不辞劳瘁”,竭尽全力。沙淮次子沙乃祯(1817—1883),字翼周,号古愚,继承父业,“佐父董理邑政”,“建试院、董善堂、浚横河,诸大工役,靡不从事,任怨任劳。”“学喜临池,真草皆妙,擘窠大书尤端凝雄健”,为当时知名书法家,曾手书学政衙署之“端严正直之堂”及“三公祠”等匾额。十六世沙士瓒同治年间曾会同大学者缪荃孙将乾明寺五百罗汉名号残碑制成拓片,遂使佛教界之五百罗汉名号赖以传世。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不久,十九世沙聪彝组织江阴青年团率先响应独立。其妹沙澄粹,毕业于北京女子优级师范学堂,是近代江阴首批女大学生之一,1912年应华侨首领陈嘉庚之邀与章绳以等赴印尼雅加达中华女校任教,为江阴首批赴南洋执教的女性。1935年于寿山路兴建“虹溪小筑”(今东方巴黎原址),是江阴第一栋西式花园别墅。十七世沙溥泉(1868—1946),名继琨,创办的“沙泰来茶漆颜料号”营业鼎盛,名驰大江南北。民国十年(1921),沙纯嘉首创“江阴医院”,是我市历史上第一家民营西医医疗结构。上世纪30年代,十八世沙曾达(1871—?)所作《澄江咏古录》有吟咏江阴山川名胜、园林古迹、名人物产等诗作600余首,至今常被广泛引用。

 

声明:作者沙匡       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71500262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