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市文成县郑氏家族起源及发展
文成郑氏是文成129个姓氏的第八望族,古今政界有要人,尽忠报国有志士,创建文明有精英,造福桑梓有巧匠。有特殊贡献者进入世界名人行列,有默默奉献者在足下的热土上不辞辛劳地耕耘。形成望族的原因,重在族治族教,重在智力投资。
一、文成郑氏祖源
文成郑氏源于荥阳,出自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桓公),及韩灭郑,子孙以国为氏。又汉钟离山出四姓,第四为郑。文成境域郑姓,均自福建碾转迁入。共八大支宗:
(一)桓公74世泰公家族恭公,字百三公,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从温州打绳巷重迁于瑞安五十一都峃口,为峃口郑氏支宗始祖,繁衍于李山、谷山、渡渎、良坑、横培、黄降、石庄等村,如今已繁衍廿八代,后裔现有三万余人。
(二)恭公之子举公后裔猷良公为黄坦四方坑郑氏分祖;之孙慈公又名德高公从元朝顺帝至正四年(1344)甲申仲夏水灾从峃口迁徙五十三都公阳,后昆迁居福建、瑞安四十八都岙口,之孙逊法公为郑氏分祖;
方一公原居峃口守业为郑氏分祖;方二公迁居叶山、垟地边为郑氏分祖;方三公于公元1344年迁居郑山嶚基,然后转居郑山地方,1373年迁居李山亭。次年因李山李氏瘟疫流行,死者无数,李氏被迫迁移到今渡渎地方。1378年方三公重迁李山村中心为郑氏分祖。1786年世官公从李山老屋迁居渡渎八石田头笋厂,接管光浦公的竹山产业,世宦公迁居潘山管理山业。故五大分支纯属恭公后裔。
(三)明洪武元年(1368),桓公74世浑公家族自孙公经丽水玉溪迁入居岭后雅庄,分居莲头,为雅庄、莲头郑氏支宗始祖;
(四)明天启六年(1626),绿溪公自福建龙岩迁入三源,分迁南田、十源等地,为三源、南田、十源、苍南县灵溪江塆村郑氏支宗始祖;
(五)学进公为千秋门郑氏支宗始祖;
(六)茂潮公为西坑石门郑氏支宗始祖;伯梁公为平阳县晓坑黄施岙郑氏支宗始祖;国端公为平阳县晓阳郑氏支宗始祖;泰公家族英基公为平阳县进士坑郑氏支宗始祖;
(七)应辰公(庄公派)为平阳县屿边分支迁居文成县金炉乡驮坦、峃口乡张山庵、吴垟水口、二源乡灯台岗、玉壶镇东溪八格千坑;
(八)浑公家族一助公为平阳县枫(凤?)林郑氏始祖,清嘉庆,分支迁居玉壶镇大壤乡,可尹公迁居平和乡梅垟下。
各宗历来和睦相处,精心相助,重视族治族教,立足艰苦创业,深得世人赞扬。
二、文成郑氏人口
文成129姓氏,郑氏属第八望族。
人口繁衍
金垟乡 郑姓迁入最早,人口最多,至今(2010)已传25代,人口约占全乡总人口的70%。
人口分布
1996年出版的《文成县志》据《文成乡土志》记载,1980年全县郑氏农业人口14691,较多的乡镇:金垟乡5415,三源乡1562,峃口镇948,岭后乡897,双垟乡841,富岙乡725,大壤乡533,樟台乡489。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7150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