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丨寻根问祖叙乡愁,《徐氏族谱》背后的故事

寻根事迹

 

  家谱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与国家正史、方志并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经济学等有价值的史料。徐寨宗祠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初谱手稿成于清代晚期,毁于民国战乱之兵火。其间中断八十余年无文字记载,成我族人之念之怨。

  2008年,退休后的徐大义老师召唤志士宗亲持奉献、节俭、快速之原则,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电子排版之首卷谱书,乃徐氏家族之幸事。

  此族谱乃徐寨徐氏之大成,澄清了各大宗支系及族谱人脉的真实,重振徐氏之正气,增进了宗亲的亲情互爱、互敬、互帮共进。

  在编撰次谱中,徐大义老师对传统谱体做了重大改革,形成了简化易懂的支系表,被罗山县志办评为最新谱书,为本县数家效仿。

 

三皇五帝到如今,

徐国得姓贵似金。

风雨苍桑四千载,

顶天立地徐氏人。

文武英才多盖世,

五湖四海遍子孙。

当今盛世修谱志,

枝繁叶茂万年春。 

 

01 徐氏图腾

 

释义:徐,与余字通用。在甲骨文中,徐、余都是鸟巢状。

起源:徐姓源于嬴姓,与黄姓同源,都是伯益的 。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江苏泗洪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到西周初年,由于国君徐偃“偃称为王”,被周穆王派兵所“灭”,被降封为子爵性质的诸侯国。春秋末年为强国吴国所并,后代子孙遂以国为姓,称徐氏。

得姓始祖:徐若木

始祖地:江苏徐州

郡望堂号:东海、琅琊;东海堂、高平堂

当今排序/人口:第11位/约1930万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50位

 

02 徐氏先祖追溯

  盖闻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人一庙,庶人一庙,庶民祭于寝。庙也者,所以承先裕后也。春露秋霜远绍千年,禋祀水源木本,永振家声,代蒸當溯。吾先祖于江西迁罗邑还数十传矣,以至洪武二年徐公讳成才始为立庙。

  於是宗支藩衍,子孙众多,及其后嘉庆七年徐公讳永福迁泌陽。嘉庆十四年徐公讳思敬迁确山。道光四年徐公讳金元迁息县。其离群而拆居者已不一方矣。尚其远耳之兴,何以验其有道之家风,昭穆不分溪以杜无规之世绪。然我之祖自天爵、天禄二公以前久订为族谱文書,以定宗之派,豈知代远年湮,所存者不过余烬耳。不料同治初年复遭兵燹之变击页,使遗文往训扫地无存矣。吾辈念宗族之广,且不分门别户,意欲议定字派勒碑为谱,庶幾有典有则,同姓不致乱宗,是训是行为准则。家谱国际是一个组建姓氏的网站,并研发了手机软件认亲、电脑软件修谱王,帮助各姓氏去完善家谱,寻根问祖。

祖派云:

 

升九中光大 宗人百世昌 家修传道德 祖业绍文章

作述培恩厚 詩書庆泽长 守成宏本立 永克继贤良

 

然世代愈传而愈远及其字派已满,居后者重当为之,是所望也。爰为之颂曰:百年俎豆万年香,一代相传一代长,宗支本兴山河固,蜇蜇绳绳永而昌。

 

又颂曰:

 

本固支荣同地久,兴旺发达如天长。

宗枝藩衍源流远,世代簪翰墨香。

 

只因年久失修,字迹浪坠,据族人之意,后人有序依,故而复臻四次续之。

 

(清)光绪六年吉月吉日

03 徐家寨《徐氏族谱》续增字辈谱

  吾祖已于(清)光绪六年刻碑为谱,确立四十字之祖派,至今已130余年,世系繁衍近十代后裔,彰显吾族之地久天长,枝繁叶茂。

  在此次创修《徐氏宗谱》中,吾族之宗亲均有延续世系字派之愿望。为了传承发扬吾族之优良文化传统,永保昭穆有序,世序有依,构建和谐、亲情宗族之牢,经认真考证,仔细推敲,最终新增四十字派字谱,待光绪六年所定祖派之字用完后,续以此谱为辈份讳名之依据。

新续字派谱(40字):

 

敬尚福荣耀    全新同安康

英武广伟瑞    民富国乃强

润育登高才    金玉振华堂

云锦志超群    万有胜春江

 

 罗山徐氏宗亲联谊会第一届代表大会

 罗山《徐氏宗谱》首卷编纂委员会

 公元二〇一二年三月

04 徐家寨忆貌图

  据史料记载,北宋靖康元年,金兵入关,宋室被迫南迁,建都临安,部分徐氏先祖也随之由江北迁居江南,因水土不服、人地陌生等原因,有的继续南迁至福建、两广地区;有的经湖北麻城、红安、孝感一带翻越大别山回到中原信阳一带,走至潘新小集附近,徐万二公看中这里的山,起伏不大的丘陵相连延伸至南方大山,丘陵之间有大小不一的小平原,土地肥沃田地平坦相连,弯弯曲曲的九龙河贯穿其中,真是一个材方水便、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于是,徐万二位难友决定就此安家,插草为界,将方圆几里的几百亩田地、山场划进来,命名为徐大洼,田地各半,东部归徐,西部归万,互相照应,亲如一家。后徐氏人口增加,遂选址徐家寨作为永久居住之所。

  徐家寨风水甚好,背靠来自东方的龙脉山岭,两旁小岗为扶手,村前一塘清水龙泉,充满吉祥锐气,是个不可多得的人居佳境。解放初期,据徐大义老师回忆,徐府整体东西三层,左右廂房对称,圆门骑角,花台水榭,房脊獸头云雀,铜絲网案,古村秀雅,美不胜收,是罗山境内唯一的清代官家府第。

 

▲徐家寨忆貌图    制图/刘军

05 徐家寨《徐氏族谱》人文荟萃

  在吾祖发祥地,徐家寨之家族,繁荣昌盛,在光绪六年以前就已产生“大门”、“四门”、“八门”、“南寨”、“幺门”、“高门楼”六大支系,分居于本县各地及海内外。2011年创修本谱时“周党支系”于“子路支系”为徐氏共组联宗之大成,为吾族大凝聚、大亲和、大团结之象征。

  徐家寨徐氏的祖祖辈辈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勤劳致富人家,其中尚有少部分徐氏之家为耕读并重,二者兼之,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代的科举制度至清代的600年间,徐家寨的徐氏子孙考试及第的各级高层文武官员达二十余人,最高者,当首清代的正七品县令徐允升,清代书法家,工书法,长于行楷。光绪二年(1876年)徐允升高中殿试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光绪十三年(1887年)2月13日到任湖口县令,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调往江西玉山县,时年五十六岁。在玉山执政期间,有史可查的记载是:徐允升两度大规模修葺江西上饶玉山县境内的怀玉书院,至此,怀玉书院规模宏大,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成为当地佳话;另据《玉山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1900-1903年),徐允升在玉山执政期间同时也监理衙门司法一职。

▲赵禄祥主编 《中国美术家大辞典》    P1597

 

05 徐家寨《徐氏族谱》编撰说明1

  一、本谱所编入的徐氏世系排列的唯一依据是:清代光绪六年立于徐家寨的《徐氏族谱》之碑文。其碑文明确指出:“吾先祖于江西迁罗邑还数十传矣,以至洪武二年徐公讳成才始为立庙,于是宗支藩衍,子孙众多……”由此而知,洪武二年之前已有数十代徐氏子孙在徐家寨地区住居、繁衍,这一段时间是我们无法搞清的徐氏历史,也是光绪六年造谱人没有澄清的“从江西迁罗邑直至洪武二年”这段历史的真实。所以,这次编纂徐氏宗谱时,对于世系的确认依据,只能以 “徐氏族谱” 碑中所指定的明洪武二年作为“文化认祖”编谱的世系新起点。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距今已642年,按照中国近代史所规范的约每22年为一代人计算,其间为三十代人,加之徐氏成才公一代立庙,共计31代人,即31世;依此推算,其“徐氏族谱” 碑上的“升”字辈应定位为二十三世,即1835年。这一文化论证,为“徐氏族谱”确立了世系“坐标”,公元2011年编纂的《徐氏宗谱》可称为“创修谱”。

  二、本谱系填补徐家寨徐氏宗族近千年来失谱无存之空白的“创修谱”,编篡难度极大。据此,采用“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当代“丘氏修谱方法”,认真研考先人墓碑碑文,普查现存供奉先人灵牌祭文,全面走访,科学论证,严谨规范,尽量做到符合史实,世系不紊,昭穆不乱。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得起历代先祖和子孙后代。

  三、本谱入谱人员均以光绪六年所著“徐氏族谱”碑文:“我之祖自天爵、天禄二公以前久订为族谱文书,吾先祖于江西迁罗邑”为基本准则,尽量将其后裔的“大门”、“四门”、“八门”、“南寨”、“罗洼幺门”、“高门楼”六大支系的宗亲详实载入谱中。其原从湖北黄陂迁入的周党支系和子路乡方寨徐家湾支系作为联宗入谱亦是徐氏宗族大融合之喜事。入谱人员范围,主要以罗山境内的潘新、周党、铁卜、彭新、子路、楠杆和罗山县城徐氏集中住居地为主,此外凡是从徐家寨迁徒祖国各地乃至港台、海外的宗亲(郑州、开封、洛阳、新乡、江苏、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新疆、香港、台湾、美国),只要有音讯能联系上的,均详实入谱,不详者注明“待考”,尽力实现吾祖天爵、天禄二公后裔在谱志中的大回归、大团圆。

07 徐家寨《徐氏族谱》编撰说明2

  据现存的光绪六年所著“徐氏族谱”碑文:“我之祖自天爵、天禄二公以前久订为族谱文书,吾先祖于江西迁罗邑”,小编通过网络搜索,得知江西上饶徐氏族谱四卷与徐家寨徐氏族谱现存的辈分有部分吻合,据查证,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另有江西上饶徐氏族谱五卷:(清)徐持吾主修,清光绪3年(1877),木活字本,也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家谱名:徐氏族谱: 四卷:[江西上饶]

作 者:(清)林树荣主修

先 祖:始祖:徐茂; 始迁祖:徐仕品;先祖:徐九义; 先祖:徐九德; 先祖:徐九泽; 先祖:徐九恩

居 地:江西徐氏家谱 > 上饶徐氏家谱

版 本:清同治9年(1870),木活字本

摘 要:始祖茂。始迁祖茂子仕品,以宋明经由浙龙游为浔阳同知,乔迁上饶霞源。茂六世孙始分派:九义居原籍;九德居东山;九泽居毛湾;九恩居上团。卷一序、行状、寿序、传、家法、凡例、目录、像图、墓图等,卷二至四系图。

08 徐氏族谱有待继续考证之史料

  在明初“洪武大移民”中,麻城孝感乡(历史上存在,后因填四川,人口急剧减少而被撤销建制)是“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的集合地和出发地,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江西移民在这里停留了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后,后大部分移民又被迁往四川,极少数移民不愿入蜀,继续向北翻越大别山后,进入河南信阳地区,徐氏就是其中之一。

  孙晓芬主编的《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一书P308页有如此记载:宋朝末年,徐六三由湖南迁居麻城义井街,后有迁居太平乡桃林河,其女儿被选入宫,为元朝皇妃。六三位居王爵,生子七一,官宣征使。七一生八子,长子朝用为本县义官。值元末兵乱,四子朝俊、五子朝仕迁居河南罗山县,六子朝佑迁居河南光山县,七子朝佐迁居四川(亦有后裔居太湖),六子朝宗迁蕲水。四世宣一迁顺河林家山。明成化八年(1472年),七世礼善自桃林河迁居白田畈。至崇祯四年(1631年),十四世应时又由白田畈迁居麻溪河东之徐家窊。

由江西迁徙到湖北麻城的徐氏族人,据桃林河徐氏族谱记载,有三个去向:

(一)迁入四川:元朝末年,三世朝佐迁徙四川。清朝立鼎,又有十六世之澜、原吉,十七世维锦、维正,十八世启发及子步高、步强,二十世瑞鹏(巫山县)陆续迁川;二十三世发祥迁居开县汉丰镇。

(二)迁入河南:元朝末年,三世朝仕、超佑迁居罗山县;十一世远成,十五世宗尧,十六世思想亨、思贞徙居桐柏县;十九世开凤,二十世瑞恭居光山县杨家冲;十九世定义居新县泗店筲箕地。

(三)其他:三世朝宗居蕲水;二十二世华福迁安徽霍邱县高堂集,华义贸易太湖。

  桃林河徐氏修谱始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七世公善缮写墨谱,谱载自六三始迁至七世,支脉分明。此后,八世商宾,九世徐濂,十一世徐兼陆续增添。清朝初年,十三世学源将前世墨谱综合整理,写成八册,至十六世䀡菉又逐一详写墨谱。道光七年(1827年)起,十九世开来聚全族之力,经三年“细访零抄”,积聚财力,至辛卯(1831年)首次刊印,成功创修族谱。光绪六年(180年)二修,民国十年(1922年)三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四修,1994年五修,全集二十四卷;现存民国三十五年全套《徐氏族谱》。

家谱国际互联网修谱方式主要有三种:网站修谱、PC软件修谱、手机APP修谱。

  家谱国际目前的软件产品有三个,一个是专业的电脑修谱软件:“修谱王”;一个是家谱及家族文化展示软件:“修谱王”查谱一体机版本;一个是宗亲社交软件:“认亲”APP,目前在安卓应用商城中能够下载到。“认亲”APP也能修家谱,但是更偏重于家族社交。

  宗亲社交APP:“认亲”的功能特色:1.宗族关系一目了然,与PC修谱软件同步;2.家族档案轻松查询,家族信息一应俱全;3.寻根问祖,宗亲互联;4.网上祭奠,打破距离限制;5.家族故事、国学经典、名人传记、教育资讯在线阅读;6.宗亲商城,展示家族衍生品,可在线交易;7.专业化宗亲交流平台,活动、关注、募捐、求助快捷方便;8.个人生活随时分享,亲人之间贴心互动。 家谱录入软件:“修谱王”特色功能1.操作界面简洁、生动、大气,省去了繁琐的菜单;2.一个页面完成所有信息录入,效率比较高;3.可以多位工作人员同时录入;4.与手机APP互联互通,增修纠错随时进行;5.世系关系轻松查询;6.所有资料云存储,安全加密,授权登录;7.方便家谱预览及导出;8.导出版式多样,可订制。

 家谱及家族文化展示软件:“修谱王”查谱一体机版本特色功能1. 与“修谱王”、“认亲”APP数据同步,实时更新;2. 通过查谱一卡通,方便查询世系关系,宗族亲缘一目了然;3. 家族信息云存储,家族档案、古今名人,调阅方便;4. 外观大气,操作简单,触屏体验,形象生动;5. 数字化祠堂的标准配置,家文化传承的必备神器。


  家谱国际是一个组建姓氏的网站,其包含家谱编修家谱印刷并研发了手机软件认亲、电脑软件修谱王,帮助各姓氏去完善家谱,寻根问祖。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3691326701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国防艺术区南6排6号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10-5711098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玉博园许愿树旁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564-7357882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