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丨揭开徐氏族谱的望族---央上庄的秘密

家史档案

央上建村之初,祖宗立家训正言。600余年已过,子孙后代孰能遵焉?

《家训正言》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勤与俭;安家两字曰让与忍;妨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谣与暴。并告诫:休生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做生忿之事,休赚公共之利;吃紧在各求自尽,切要在潜消末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友不患寡而患从邪;不屑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成业,辱父母家声,是人也,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泣,岂可入吾祠乎!

  告诫本族:非族者必辨之众所能易也,同族者实有兄弟叔侄之名分,彼此称呼自有定序,挽近风俗浇漓,或流于亵狎,或狃承奉,皆非礼至。于揖让必恭言相逊,坐次必依先后,不论近族远族,俱照叔侄序列。情实亲洽心更相安,名门故家之礼,原是如此。

  诫士数条云:一勿恃学问违反兄弟指教,一勿妄自尊大侮漫宗党亲朋,一勿在稠众中高谈阔论旁若无人,一勿见人贫贱讪笑凌辱,见人富贵欢羡诋毁,一勿轻评前辈著作及学问浅深行事得失,一勿唱词作戏博奕酒,一勿闲游浪走夜静方才到家。

  央上,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乡(2010年5月与原西刘桥乡部分村庄重组为大码头镇),距离大码头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广饶县城约22公里。历史上一直属于山东寿光县,后划归广饶县管辖,全村8000多口人,百分之八十以上姓徐。据考证,明洪武四年(1371年),徐氏三兄弟(龙、凤、豹)由河北枣强县来到寿光距淀湖,一(龙)居湖东李家坞村,一(凤)居湖西一处一土堆上安家落户,一(豹)迁青州后无考(“豹”详名待考)。此地原是清水泊落水凸出的地面,四面环水,遂取水中“央”最“上”之意,故名“央上”。现在央上徐姓是徐鳯的后代,排13-?世。

  根据央上《徐氏族谱》记载,当时从河北枣强过来的是弟兄三人(龙、凤、豹),一(讳 龙)居寿光距淀湖东边(今寿光李家坞村),一(讳 凤)居寿光距淀湖西岸(今央上),一(讳 豹,详名待考)迁青州或寿光后无记载。

  央上徐氏是徐鳯之后,李家坞徐氏是徐龙之后,徐豹记载暂无!央上所在之地,传说为后羿射日之地。央上村历史上是寿光著名的距淀湖,到上个世纪70年代,央上村周围仍芦苇遍地,现农田当中依然可以挖掘到菱角、莲子等物。因芦苇资源丰富,央上村老老少少几乎都会编制苇席,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个村的苇席销售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现在这个村是山东省的重要棉花产地和省内最大的棉花物流基地。

现央上姓氏徐、石、任、罗、田、李、刘、于、马、延、吴、蒋、燕、隋、付、胡、韩、许、杜、纪、周、王、卢、赵、张、商等共26姓,其中徐姓占80%以上。

央上 - 央上徐氏考

 河南说

  明代初年,吾始祖徐子善之曾孙徐恒等,随大批移民自祖籍河南省汇集于山西洪桐县,从洪桐县向各地分发,徐恒等徐姓50人被分发到河北枣强县,再等待“枣强分丁局”的分发。不久,徐恒等徐姓5人被留居枣强县,其余45人(过德州路死一人)被分发到山东省。去山东的45人中有居住山东临朐县者,有居住山东汶上县者,有居住山东寿光县一湖边者。唯住寿光县者是我徐小寨村徐氏近族——徐子益之曾孙(名无考)。

  根据徐小寨家谱记载,央上庄徐氏迁自枣强之说是正确的,但不是洪桐县人,也不是枣强人,祖籍本是河南省。我央上庄徐氏与枣强县徐小寨村徐氏是同姓同宗。(今寿光李家坞村徐氏为央上徐姓世祖徐豹后代。)

江苏盱眙说

  另查,河北枣强徐小寨家谱另有记载:我徐氏从江苏盱眙县(属淮安市)出发,经山西洪洞、河南到河北枣强。由此说,我祖籍应为江苏盱眙。

江苏昆山说

  而又有海兴县检察院离休干部徐福荣先生保存有沧州、黄骅、静海三门联谱徐氏宗卷,该族谱从唐朝至今已续修十五次,记录三门徐氏两千多年的延续。由徐丹亭老先生于光绪八年(1882)撰写的第十一次谱序中获知:吾祖徐氏,自明初迁发山东已500余岁矣,当夫,始祖偕来,郡县逼迎,州司临门是皆奉文择迁,是出不得已也……。忽于道光十年,由苏州昆山县人士杰公分发山东,任沂郡之莒州,携带昆山徐氏族谱,因盐务得遇长邑徐公讳止敬者,嘱遗昆山谱序一纸,后序详注:自明正德十年,由原籍昆山籍寄松江府华亭县斯恒徐公,出任冀州,由枣强分丁总局,查出迁自昆山徐姓除枣强坐留五丁,过德州路死一丁,此外发往山东共计四十四人,遂令子到东按册寻查,其所在州县村庄,与现时大同小异,但局册损坏,尚有十六丁无可稽查,而考当时各支谱序,其皆迁自直隶枣强,并以所列年月及相传辈数计之,俱各针缝相对,若合符节,同族而来无可疑矣,于是,恍然大悟,而知吾氏自分,无相越情有独挚者,是皆一脉相传,天性自出于自然者也,夫是序也。不闻于数百年前,而忽得于数百年后,岂非。

 

  据徐氏三门联谱编委会主要成员徐文甫先生介绍,山东四十四支昆山籍徐氏先祖于明永乐二年由洪洞经枣强分丁总局分发山东准确无误,永乐二年是移民规模最大的一次。只要是永乐二年移民的徐姓分布于冀鲁边区(无棣、海兴)的,在四十四支局册失考的十六丁之内是可信的。

争鸣…央上村徐氏祖籍河南

  明朝从洪桐及枣强往山东移民达50万人,在山东徐氏移民哪里都有。根据河北枣强县徐小寨村徐氏族谱记载:明代初年,吾始祖徐子善之曾孙徐恒等,随大批移民自祖籍河南省汇集于山西洪桐县,从洪桐县向各地分发,徐恒等徐姓50人被分发到河北枣强县,再等待“枣强分丁局”的分发。不久,徐恒等徐姓5人被留居枣强县,其余45人(过德州路死一人)被分发到山东省。去山东的45人中有居住山东临朐县者,有居住山东汶上县者,有居住山东寿光县一湖边者。唯住寿光县者是我徐小寨村徐氏近族——徐子益之曾孙(名无考)。我认为央上村徐氏是来自河南,不会是来自昆山。如能找到临朐,汶上的徐氏宗亲族谱证明最好。若来自昆山,徐小寨村徐氏族谱何必会有祖籍河南一说。看看一下帖子,来自哪里的记载是不会错的:

  沾化县始迁祖徐恕 明洪武2年由昆迁入枣强,再迁山东沾化县。传说来自花园徐。道光年间有长阳县徐氏携谱昆山谱来访。

  利津县始迁祖徐士祥,明洪武2年由昆山迁入枣强,再迁山东利津县。

  长阳县始迁祖徐良胜,明洪武2年由昆山迁入枣强,再迁山东长阳县。传说是一门五尚书徐秃头的后代

  又证:寿光距淀湖  临朐  汶上三处,在下帖中怎么会一处都没有呢,不可能全部都在十六丁所发地名局册损中吧。

  昆山徐姓始祖徐突头系唐代初由徐州府迁至昆山,到明朝时有五十丁迁到枣强,在枣强留五丁,其余四十五丁迁山东,聊城三人,同落城东关。泰安四人,三人落寨里,一人死。新台一人,落杨柳店。兰山三人落小岭集。郯城二人落里家庄。菏泽一人落城府学巷。长山四人一落城西门里,一落城西徐毛驼庄,一落焦家桥,一落周村。曲阜一人落泗河滩。临淄四人,一落西关,一落东关,二落徐家圈。昌邑一人落沙河镇。福山二人落丁家町。莱阳二人落大江沟。高密一人落罩家屯。其余十六丁所发地名局册损,无可考。

  今年初,广饶县淄河店村几位德高望重的徐氏族人议定续修族谱,特托我写个后记,因此有幸得以详阅《徐氏族谱》的几个续修本,对该村徐氏族史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其文化价值作了初步探索。曾经的兴盛和衰弱

  明朝中期,徐氏族人在淄河店村曾创造了一时的兴盛。据《徐氏族谱叙》记载:淄河店村徐氏先祖是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人,从明朝洪武初年迁居千乘(据《东营市志》和《广饶县志》记载应为洪武4年,时县名为乐安,今为广饶)县城以东二十里的淄河店庄。由于明朝自洪武几代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过族人几代的努力,该村呈现出繁荣景象:交通四通八达,设有烽火台和管理机构,并有“四九”集场,店铺林立,时称淄河铺;南至石桥,北至草桥一段,两旁栋宇高大华美,错落有致,有“金胡同银胡同”的美称;加之淄水西绕,环境优美,风光旖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丁也非常兴旺。据《徐氏族谱》记载,从明初到万历年间,族群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繁衍甚快,且“人材辈出”。成化年间,徐严任怀庆(今河南省沁阳县)经历,徐徽任渍溪(今安徽省绩溪县)县丞;嘉靖年间,徐纯任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知县,其弟徐道也是因孝出名,成为当地声望卓著的人物,徐和的二儿子和小儿子,都是当时鲁府的教授;在县州考试中,取为生员的、入学国子监的徐姓子弟非常之多,一时并见有40余人,乡里称之为“徐半学家”。从中不难看出,朝廷的休养生息之策不但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徐氏家族当时的辉煌。

  到了明朝末年,兵荒马乱,战火频仍,该村惨遭蹂躏,损毁严重,族人纷纷迁移他乡,如星云般散居各方,人口急剧减少。道口村(今寿光市彭家道口村)、傅家庄(今寿光市傅家村)、肖家坨(今寿光市肖家村)、曲家屯(今青州市曲家村),庞家庄子(今广饶县庞项村)、范家庄(今广饶县范家村)、六股路(今广饶县永和村)、张家庄(今广饶县张庄村)就有当时迁去的徐氏后裔,还有许多族人的去向已无从查考。从此,徐氏家族走向衰弱,族谱亦佚失(据口传,当时一族人携家眷及所藏族谱外徙茌平,但至今杳无音信)。 六次修谱续族脉

  由于明朝末年兵火的原因,徐氏族谱佚失。为了延续族脉,从清朝乾隆末年开始,不管是盛世还是困难时期,历代族人都坚持续修族谱,至今已续修6次。

  1792年,即清朝乾隆57年,正值“康乾盛世”,由被朝廷恩赐“耆老”、86岁的族人徐王介倡议并组织开始重新修谱。从明初到这时已400多年,时过境迁。修谱过程中,他们只能靠回忆和逐户核对,对知道的就做个开始,对不知道的就做个终结。在他们的精心努力下,一支上溯6世,奉先祖徐大观为一世祖;一支上溯五世,奉徐铭为一世祖;一支为原居民(土著),上溯五世,奉徐泗表为一世祖。另外,还对外徙庞家庄子、道口、傅家庄、肖家坨、范家庄、六股路、曲家屯、张家庄的族人情况进行了记述。此次修谱由徐王介之子邑庠生徐文元执笔,并撰写了叙言和纪言,记述了明朝族人和修谱时的有关情况,以及祭祀祖先的有关礼仪,弥足珍贵。谱刚修完,徐王介便含笑离开了人世,享年87岁。此谱现仅存1本,已成孤本,是由资深族人徐兰云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时冒着风险保存下来的。

  1895年,即清朝光绪21年,清朝由兴盛转向衰弱,由清朝吏员徐学周执笔对《徐氏族谱》进行了第二次续修,距第一次修谱103年。此谱现亦仅存1本。1929年,即民国18年,正值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由徐兰馨执笔对《徐氏族谱》进行了第三次续修,距第二次修谱34年。此谱已佚失,无存本。1961年,由徐兰云、徐继宗组织对《徐氏族谱》进行了第四次续修,距第三次修谱32年。此谱续修时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参修人员不得不靠族人捐献的地瓜干和胡萝卜等作为生活食品,坚持将谱修完。此谱由徐文章执笔,现存有3本。1992年,由徐国楼发起,徐农章、徐启庚等组成续修委员会,对《徐氏族谱》进行了第五次续修,距第四次续修31年。此次修谱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保证了续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前四次修谱,入谱的全部为男性族人(含配,不含徐性女孩),被称为“光棍谱”。此次修谱摈弃了女不入谱的旧习,族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亲疏,一视同仁,一律入谱。此次修谱还特意加写了续修后记,对本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续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此谱共抄写7份,由各支族人保存,现仍完好。

  2009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由徐贵堂、徐农章、徐启庚、徐伦喜、徐建唐、徐佃卿等组成续修委员会,对《徐氏族谱》进行了第六次续修,距第五次续修17年。此次修谱适逢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修谱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在修谱过程中,参修人员转变思想观念,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与时俱进的宗旨,对族谱内容和修谱方式作了如下改革和完善:一是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凡族人不管是出生的女孩,还是嫁进的女人,均可入谱。二是对族人抱养、领养、过继的子女不再歧视,视为亲出,一视同仁。三是进一步理清了世系。第一次修谱时以徐大观为一世祖,但据族人口传和相关文字记载,明初至徐大观以上已有6世。为更客观反映世系延续状况,参修人员专程到我省茌平县先后查访了有徐姓村民的16个村,但均无结果。此次修谱议定:按口传及已有做法,将失传六世一并纳入世系排序。照此排序,一支徐大观为七世祖,其世系排序至今已达25世;另外两支的世系参照排序。四是对涉居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族人进行了详细的列表登记,附于族谱之后,以反映新的外徙族人的真实状况。五是本次所修族谱在手抄本底本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印制,扩大发放范围,以便族人保存和了解家族的变迁。国脉族脉紧相连

  家族的兴旺与民族的振兴、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与国脉紧密相连。淄河店村徐氏族人自明初迁入本地已达600多年。从《徐氏族谱》6次的续修情况看,不管是人口的增减、人才的多寡,还是族人寿命的长短,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家谱国际是一个组建姓氏的网站,并研发了手机软件认亲、电脑软件修谱王,帮助各姓氏去完善家谱,寻根问祖。

  明朝的兴衰前面已经叙述过。从明末到清乾隆年间,社会从乱到治,又走向了繁荣,出现了“康乾盛世”。淄河店村徐氏人口也随之逐渐增多,这才有了重修族谱之事。从族谱记载看,1792年《徐氏族谱》记载的族人达到555人(含已过世人口)。族人中长寿者有之,70岁以上者并不鲜见,如生于乾隆年间的徐晟,被朝廷恩赐“耆老”,享年93岁;有学问者有之,徐璜为考授京历,徐华、徐文光、徐文举为监生,徐悫、徐文元为庠生;出仕者亦有之。1895年第二次修谱时,清朝已经没落,社会经济严重衰退。从族谱记载看,这时族人共有1211人(含已过世人口),族人中70岁以上者已罕见,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唯徐长生为六品官员;执笔者徐学周为当时族人中的佼佼者,才智过人,是声名远播的讼师。1929年所修族谱因战乱佚失,其人口状况已无从查考。执笔者徐兰馨生于清朝末年,才华横溢,但屡试不第,后以教书为生,晚年愤懑而逝。在此次修谱的前后几十年里,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徐氏族人有诸多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其中有7名徐氏子孙为国捐躯,成为革命烈士(《广饶县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有记载)。

  1961年所修族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修谱。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从族谱记载看,这时的族人共有1955人(含已过世1469人)。但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族人生活极度窘迫,部分族人因饥饿或疾病而早逝。能够上学、有学历者更是凤毛麟角。1992年修谱时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31年来,我国从闭关自守走向改革开放,族人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族谱记载看,这时族人达到2644人,其中在世族人934人(含徙居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族人 180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族人中考出了一批中专和技校生,后又有了大专和本科生。且健康状况有了很大好转,族人中70岁以上者已不鲜见。今年所修谱虽然距上次修谱时间较短,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族人沐浴着祖国大家庭的阳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文化素质明显提升,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从族谱记载看,这时族人达到2840人,其中在世族人1003人(含徙居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族人236人)。族人中70岁以上的达60多人,其中80岁、90岁以上的也不乏其人,从18世到25世,可谓“八世同堂”。如今,族人中除大中专生外,已有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有了一批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和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另外,还有一批科、处级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水有源本,木有根蒂,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末茂”。据有关资料记载,徐氏宗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名门望族,有着4000多年的氏族文化和文明史,其族人遍布海内外。淄河店村徐氏仅是其中“沧海一粟”。淄河店村《徐氏族谱》虽是一个家族延续的记录,但却是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缩影,十分清晰地折射着历史前进的轨迹,对于研究我市氏族文化和历代人口的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谈及修谱事宜,徐氏族人非常执着,也乐而为之。徐氏族谱之所以历代传承,延续几百年,是与他们及其先人孜孜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淄河店村在二十世纪七十代曾以“棉过双百、粮上千”闻名全省乃至全国,最近又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新的辉煌。作为村中占人口80%以上的徐氏族人,对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充分展示了生生息息、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真诚祈盼徐氏家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永续昌盛,源远流长!

  央上庄,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乡,历史上是寿光三大庄之一。据央上徐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徐氏兄弟三人从枣强迁来,一(龍)居于寿光距淀湖东侧李家坞,一(鳳)居于寿光距淀湖西畔央上,三世祖名讳及迁居地不明。而根据李家坞徐氏家谱记载,当初为兄弟四人(龍、鳳、虎、豹),龍居于李家坞,鳳居于央上,虎、豹迁居地不明。央上,在1945年10月以前隶属于寿光辖制,1945年10月后划归广饶(广饶人“Rao”发音为“Lao”;"e"音广饶老辈人发音为“uo”,如:“乐安”读为“洛安”,“合家欢乐”读为“霍家欢洛”等),“广饶”在历史上称为“乐安”(也称为“乐邑”等),曾属青州府、惠民地区等。

央上庄徐氏宗亲迁往外地较多,为了便于迁出宗亲后人寻根,现将迁出人员明细列制如下:

⑴五世:

可蒙,迁居寿光南台头;

扬蒙,迁居青州口埠镇郭集;

东起,迁居乐邑杜家庄;

⑵八世:

尽忠,迁居青州口埠镇郭集;

发宗,迁居蓬莱北沟(其子古文);

致晏,迁居关东;

致廉,迁居关东铁岭夏家铺子;

致和,迁居关东铁岭夏家铺子;

⑶九世:

延龄,迁居关东;

华,迁居益都藏匿(光武之子);

观志,迁居关东;

王臣,迁居口外黑城子;

⑷十世:

金赤,迁居营城子;

金堂,迁居关东;

金第,迁居即墨东宋公庄;

金相,迁居黑鱼泡;

金海,迁居北京;

旺居,迁居广饶县大码头乡东常徐庄(该庄建立者);

元贞,迁居关东;

万一,迁居临淄城;

文富,迁居黑鱼泡;

福成,迁居关东榆树台;

禄成,迁居关东;

⑸十一世:

一峦,迁居黑鱼泡;

尊宗,迁居关东;

书升,迁居乐邑西家口子;

可则,迁居益都高刘庄;

泮游,迁居平泉;

盛功,迁居平度;

盛松,迁居关东;

念聪,迁居海北;

恒升,迁居(广饶)城西河南头;

华国,迁居口外三座塔;

佃才,迁居口外敖汗(可能为“敖汉”);

⑹十二世:

家兰,迁居昌邑齐家庄(其子友邻,孙藻池);

家德,迁居关东陶鹿县;

家厚,迁居关东;

正统,迁居昌邑(玉宗之子);

正初,迁居寿光石头屋子;

天保,迁居半拉山门;

云峰,迁居口外赤峰县;

云庆,迁居关东凤凰城东边;

茂林,迁居关东;

长林,迁居朝阳;

惠林,迁居关东;

云骧,迁居关东;

云霞,迁居关东;

兆梦,迁居关东半拉山门;

兆庆,迁居大码头;

兆春,迁居半拉山门;

维城,迁居半拉山门;

道江,迁居关东川场鸭雀沟庄;

⑺十三世:

松龄,迁居奉天省开元县柴火沟温家屯(其子志道,孙明远、明善);

佐先,迁居关东安东县大泉眼;

充俭,迁居关东半拉山门;

友志,迁居东丰沙河镇;

子宝,迁居青州府北李家庄;

泽沼,迁居关东;

尚宽,迁居东北平东;

三甲,迁居邑西郝家庄子;

鸣甲、墨甲、丁甲、魁甲、振甲、连甲(兄弟6人),迁居东北半拉山门徐家;

荣昌,迁居东北白城子;

献之,迁居半拉山门;

枫园,迁居半拉山门;

桂洲,迁居关东;

化远,迁居黑鱼泡;

盛远,迁居黑鱼泡;

梦兰,迁居本县(广饶)河南头;

梦伊,迁居本县(广饶)河南头;

梦弼,迁居本县(广饶)河南头;

葵芳,迁居益都演马庄;

菡芳,迁居益都演马庄;

⑻十四世:

德一,迁居奉天凤凰城红同山;

登庸,迁居关东;

荫柳,迁居东北;

荫材,迁居关东;

鸣商,迁居关东;

体修,迁居半拉山门;

万庆,迁居东北五奎顶子;

介祺,迁居海陇县莲花(莲河)(其子勤笃);

理国,迁居平度城北黄道口;

孝之,迁居吉林柳河集拉子沟;

径之,迁居吉林磐石县;

正之,迁居吉林海龙李庐公社;

光人,迁居关东;

芳烈,迁居平度兰村(可能为即墨蓝村);

盛烈,迁居海北辽阳;

乐江,迁居关东;

道信,迁居即墨兰村(蓝村);

道通,迁居昌邑张家屯(其子淄阳、淄顺);

道群,迁居昌邑张家屯;

⑼十五世:

峻山、为山、昆山、泰山(兄弟4人),迁居东北东丰县;

汭滨,迁居关东沙河子;

贡五,迁居半拉山门;

勤才、勤朴、勤福、勤政、勤久,迁居海陇县莲花(莲河);

升斋,迁居东北(其子水藻、在藻);

晓易,迁居吉林半拉山门;

晓敏,迁居寿光范家沟子;

海山,迁居吉林半拉山门;

俊卿,迁居吉林辉南;

洪福,迁居吉林辉南;

⑽十六世:

普钦,迁居尚道口刘家;

普儒,迁居东沟县全杨公社大白山村;

⑾十七世:

清傅,迁居吉林磐石;

相传,迁居吉林东丰;

⑿十八世:

穆庆,迁居海陇县莲花(莲河)。

  附注:以上内容是根据央上《徐氏家谱》记载统计,因家谱中部分迁出宗亲记载不明确,故本明细不全;另因迁居地地名为老辈宗亲口传记录,部分地名可能存在谐音字,还有部分地名现在可能已经更名。上述地名中关东、海北、口外应均指东北一带。

另外央上《徐氏家谱》中“一世”为央上徐氏建庄始祖徐鳳。

家谱国际互联网修谱方式主要有三种:网站修谱、PC软件修谱、手机APP修谱。

  家谱国际目前的软件产品有三个,一个是专业的电脑修谱软件:“修谱王”;一个是家谱及家族文化展示软件:“修谱王”查谱一体机版本;一个是宗亲社交软件:“认亲”APP,目前在安卓应用商城中能够下载到。“认亲”APP也能修家谱,但是更偏重于家族社交。

  宗亲社交APP:“认亲”的功能特色:1.宗族关系一目了然,与PC修谱软件同步;2.家族档案轻松查询,家族信息一应俱全;3.寻根问祖,宗亲互联;4.网上祭奠,打破距离限制;5.家族故事、国学经典、名人传记、教育资讯在线阅读;6.宗亲商城,展示家族衍生品,可在线交易;7.专业化宗亲交流平台,活动、关注、募捐、求助快捷方便;8.个人生活随时分享,亲人之间贴心互动。 家谱录入软件:“修谱王”特色功能1.操作界面简洁、生动、大气,省去了繁琐的菜单;2.一个页面完成所有信息录入,效率比较高;3.可以多位工作人员同时录入;4.与手机APP互联互通,增修纠错随时进行;5.世系关系轻松查询;6.所有资料云存储,安全加密,授权登录;7.方便家谱预览及导出;8.导出版式多样,可订制。

 家谱及家族文化展示软件:“修谱王”查谱一体机版本特色功能1. 与“修谱王”、“认亲”APP数据同步,实时更新;2. 通过查谱一卡通,方便查询世系关系,宗族亲缘一目了然;3. 家族信息云存储,家族档案、古今名人,调阅方便;4. 外观大气,操作简单,触屏体验,形象生动;5. 数字化祠堂的标准配置,家文化传承的必备神器。

  家谱国际是一个组建姓氏的网站,其包含家谱编修家谱印刷并研发了手机软件认亲、电脑软件修谱王,帮助各姓氏去完善家谱,寻根问祖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3691326701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国防艺术区南6排6号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10-5711098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玉博园许愿树旁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564-7357882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