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丨修谱中原热,原有岁月可回首

新闻

中断83年后,洛阳田氏春节启动续写家谱

       今年春节是洛阳市伊滨区李村镇袁付村村民搬进新楼房的第一个春节。在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里,一些热心的田氏村民没有外出游玩,而是聚在一起畅谈续写家谱的事宜,成立田氏宗谱续写委员会。

    “现在人口流动性大,加上一些熟悉昔日家族构成的老人相继逝去,再过几年就续不上了。”昨日,田氏宗谱续写委员会副主任田龙海说,田氏家谱上一次修订还是在1935年续到第14世,至今已中断83年。当时,这套家谱由田氏老五门和家族祠堂各收藏一套,然而随着岁月更迭,多已遗失,直到2015年一户族人才偶然发现仅存的家谱孤本。

修家谱

    在田龙海印象中,家里老一辈人很早就提及,说等以后条件好了,别忘了把家谱续上。这次续写家谱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都高兴极了”,有的还主动将所在的家族支脉谱系整理送来。大家各自发挥所长,退休教师担负起编写工作,做过会计的负责财务,有人还主动提供办公场所。

    为确保续写家谱有序推进,村民自发制定了宗谱续写工作办法,提出坚持全面真实、公开协商、参与自愿等原则,按照现有田氏宗谱的分支延续,补充从第10世到第17世约1500人的入谱工作。编写家谱得到了同姓族人的热情参与,专门开设的“田家大院”微信群,短短几天内人数增加到近300人,有人撰写打油诗鼓劲:“国富民强逢盛世,续谱归宗乃正途。田氏祖训永记住,家族之间要互助。不管今后在何处,牢记祖根在袁付!”

    离开故土40年的田永和也积极响应,他17岁随父亲到甘肃,如今是天水市一名公务员,年前回洛阳探亲时听说续写家谱的事情后,主动捐资。田永和的网名是“伊河”,这是他童年在袁付村常去玩耍的河流,他说:“现在提倡家风教育,续写家谱便是彰显家风的重要途径。正是田家人忠厚正派的家训,教会了我做人,家人也从小教育我‘不该得的东西不要拿’,这也是我工作后秉持的信念。田家如今有很多做生意的也坚持以诚为基,回头客非常多。”

    第一次看到家谱上自己的名字,90后女孩哭了

    对于很多在外地漂泊的人来说,春节是回乡的日子,宗族同胞们难得相聚。今年春节,家谱也成为网络热词。大河报记者在微博上以“家谱”为关键词搜索河南区域,发现在春节期间发布的相关微博就有数百条。

家谱

    网友“郑原野老”查阅家谱发现自己是第二十三世,而祖上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温县,迄今650年。他感慨道:“六百多年,是美国建国历史的近三倍。盈盈一脉,六百多年,列祖列宗名字仍历历可见。先祖翻越太行山,是何等顽强的播迁。躬耕于垄亩,是如何艰难地开枝散叶。六百多年一门不漏,从未中断,这是何等敬始慎终的执着。”

    平时在北京工作的90后史灵芝也将家谱图片发到微博上。她一年只有春节会回到周口史桥村的老家过年。今年大年初一,按照当地习俗要给族里老人磕头拜年。她一早到各长辈老人家里拜年,来到一位爷爷家里拜完年后,老人突然让她留步,然后悄悄从柜子里拿出一本线装的《史氏家谱》。

    这位爷爷是一位退休校长,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这本手写的家谱便是老人历时两年走街串巷一户户询问后,手抄整理出来的。翻到第十一世的谱系时,史灵芝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一瞬间我就哭了,感觉找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答案”。

    史灵芝想起了深有感触的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里边通过寻访,探究嘉宾家族几代人的“私家历史”,在历史中认识自我、思考未来。小时候,她听爷爷奶奶讲述过战争年代的残酷,深知每一位生存下来的人都是幸运儿。遗憾的是,这套家谱未能追溯到最早的家族来源,她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去追寻先人根脉。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到过或者听过,看到家里有人在做这个事情,既觉得意外也很感动。”在史灵芝看来,人如果能了解更长远一点,便会更明白生命的意义,家谱是个很好的传统,不仅能追溯一个家族的来源,并且后世能从家族往事中汲取人生经验,激励后人。虽然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成长在悬壶济世的医生世家的她,受家人言传身教最深的是“善良”,她想把这作为家训传给未来的孩子。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puguoji1301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国防艺术区南6排6号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10-5711098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玉博园许愿树旁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564-7357882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