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白氏宗亲作客龙潭村“纶生白公祠”

白氏宗亲联谊

  2018年2月4日,立春之日,算得上是广东白氏宗亲的大喜日子。由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白锦洪邀请广东各地白氏宗亲,有怀集、苏村、院主、高明、高州、桂岗、和平、从化、清远、乐昌宗亲代表来到龙潭村“纶生白公祠”作客。

  龙潭村的白氏宗亲每年大概在这个时候组织,集中在纶生白公祠内吃团年饭活动。所以,白锦洪借此机会邀请了上述各地宗亲代表参加这次活动,本人有幸也受到邀请。看到凡参加过这次活动的宗亲个个开心愉快。

  纶生白公祠,在1993年8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经查阅史料,纶生白公祠,兴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光绪二十五年(1899)落成。祠堂坐东朝西,左右三路,前后四进。中路主体建筑有头门、拜亭、中堂和后堂。头门面阔三间,深两间,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石门额镌刻“纶生白公祠”,中堂面阔三间,与前面的拜亭成勾连搭。后堂面阔三间,深三间,硬山顶,内设木雕通花横披。两则为南舍和北舍,硬山顶,博古正脊,青砖墙石脚。

  史料记载,白纶生,清(1823—1893),原名京,字纶生,号进贤。少时家境清贫,15岁起在广州堂舅父开设的洋行当杂工。他诚实聪明,勤奋好学,数年间已对洋行的业务颇为熟悉。后来自设商行,取名“悦盛”,主要经营爆竹行业。因经营有方,格守信用,生意日益兴隆。后来还先后开设了10多间店铺,成为当地的巨富。

  纶生为人,乐善好施。在广州创办爱育善堂;每年拨款赞助方便医院(即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庙善堂;平时对贫苦者施粥、施棉衣、施棺木等。同治十二年(1873),龙潭村陈、卢、吴等姓佃户数十人,因灾失收,无法交足田租,而被土豪迫迁,居住的茅寮及一切衣物全部被焚为灰烬。纶生得知无偿捐土地72亩及竹、茅、衣被、粮食、厨具和银两等,使他们得以重建家园,取名为西滘村。光绪十九年(193),西滘村民在村内修建“报因祠”,塑纶生像供祀。光绪十六年,湖南发生大水灾,纶生捐巨款救济获光绪帝赐“乐善好施”牌嘉奖。“乐善好施”牌坊是由两广总督,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奉旨建立的,当时白纶生尚建在,时年69岁。牌坊按三门四柱五楼式建设。牌坊现今尚保存完好。在1993年8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纶生不但乐善好施,对文化教育事业也积极热心。光绪八年(1882),在龙潭村筹建兴仁书院,落成后又捐土地和白银2167两作为书院基金,全村儿童均免费入学,并订立条例,刻石碑嵌于院墙上。现碑尚存。让人惊羡地提前实践起义务教育。

  龙潭村,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岭南古水乡,村中四面环水;也是一个拥有神秘传说和丰富物产的村落。传说这村子是龙的居所,是龙出没的地方,由此得名“龙庭”,后才改名为“龙潭”。龙潭村的先民们迁自中原,到广东的珠玑巷,再辗转来到了龙潭村。从元代到明代,有其他姓氏人士陆续迁入,遂成了现在的白、黄、何、李、杜、吴、陈、梁等八个主要姓氏聚居在一起的自然村。到了清代,龙潭村的行政管辖是: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河南保龙潭村。这段时间,正是龙潭村兴旺发展的黄金时期。

  龙潭村,古老的村庄,已被现代文明的建筑所包围,现在人们统称为城中村。但细心留意,还能找到一些古旧的痕迹。如人字形的河流,贯穿淡雅的村庄,有百年的小桥跨过一条又一条小河,古巷纵横,脚下仍是那行走了数百年的麻石板,百年挺拔的细叶榕遍布村中。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256009432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国防艺术区南6排6号 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10-5711098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玉博园许愿树旁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564-7357882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