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一个支流。主要表现在姓氏祠堂上。过去,每一个姓氏的祠堂都必须撰写或镌刻别具一格的对联。往往一看门上的对联,就知道这家主人姓氏是什么,根源在哪,祖上有何丰功伟绩等等。
这些祠堂对联浩如烟海,字字珠玑,能让我们后人理解先贤勤劳俭朴、耕读传家、敦睦族谊、仁善积德、崇文重教的美德。祠堂对联也是一条条家规家训,是一部中华民族垂裕后昆、弘扬优秀家风的特殊教科书。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源远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笃崇礼义源流远,堂严正气绍达长
“笃崇礼义源流远,堂严正气绍达长。”在苏氏祖祠中看到祠堂对联,不只在近代,“忠义团结、爱国爱乡”在其祖上迁徙的过程中就有体现:苏氏入迁古镇,可以说是南宋最后一次大战役——新会崖门海战的一个结果。南宋末年,大将军苏刘义(苏东坡的第八传孙)护送二王出逃临安,后辗转至福州、新会,几经沉浮,他们家族南下的足迹,延展了苏氏入住香山的前路……
西都十策;金鉴千秋
上联典指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而勤学,官至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下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九龄。
禄阁流光 彭城世德
“禄阁流光”是出自刘向的故事。刘向,西汉人,字子政,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招名儒俊材。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博学通经。据无名氏《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黎杖,叩阁而进见。向喑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与说开辟前事,出天文地理书授之。问名,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刘向著述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彭城世德”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一觉何处觅”家谱国际对谱牒、祠堂文化有深度了解的专家有数十位,更有研发多年的修谱软件“修谱王”、手机APP“认亲App”、专属姓氏网站......
声明:来源于网络,由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wenhua1301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国防艺术区南6排6号 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10-5711098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玉博园许愿树旁家谱国际
联系电话:0564-735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