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忠臣谏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进言,提出忠告,而何氏祖先何泽、何遵就是比较出名的两位。古代是皇权至上,皇帝是天子,皇帝的话就是法律,不能违逆,否则皇帝动怒,要你死,你就不得不死。但是这两位何氏忠臣就是不怕死,为了仁义可以断头,他们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传颂。
何泽,五代广东番禺人,从小好学,擅长诗歌,后来考中进士做洛阳县令,这个职位是个小官,但他关心国家大事,看到当时皇帝唐庄宗喜欢打猎,不关心政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朝中许多大官都怕得罪皇帝,不敢发表意见。而何泽为了国家安危,不怕让皇帝扫兴,决心冒死劝谏,等到唐庄宗一次出猎,他早早地倒伏在皇帝必经途中的草地里,当唐庄宗皇帝马队到达面前时,起身挡住谏道:“现在天下还未安定,请皇上千万不能沉迷打猎,践踏农民田地,而应多施行仁政德教。如果皇上不听臣的劝告,请赐臣死于马前,使世人都知道皇上的过失。”唐庄宗听了,被他忠心无畏所感动,决定不怪罪他,并停止打猎,返回宫中办理政事。
到了唐庄宗驾崩后,其义子李嗣源继位,即唐明宗。当时何泽乃在朝为官,唐明宗喜欢外出巡游,这也是劳民伤财的事,对国家不利。当明宗游完了汴州又要到邺这个地方,何泽上书言明,国家仍有战乱,百姓苦于兵灾,到处有人在挨饿,应该提倡节俭,不要乱花钱,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明宗还算明智,接受他的意见并表扬他。而何氏另一祖先就没有那么幸运,他遇到的是明朝的一位昏君。
何遵,字孟循,明朝江宁人,出身于贫穷的家庭。父亲要他去学商,而他却喜欢读书。正德年间中了进士,任工部主事。当时皇帝正想到江南游玩。此时国库亏空,皇帝南游将会花费大批人力、财力,加重百姓负担,对国家建设不利;加上宗蕃朱宸濠虎视眈眈,阴谋造反;于是许多大臣都想阻止皇帝南巡。而皇帝的游兴正浓,当众愤怒地宣布,谁敢劝阻南巡就在朝庭上杖打四十板。即使这样,那些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大臣,仍不顾个人安危,一个接着一个挺身而出,如黄巩、林大辂、蒋山乡等一共有三十九人,因上书挨打,而被打死者就有十一人,这些大臣为国尽忠,视死如归真为后人所敬仰,而何氏祖先何遵就是其中之一。
当何遵在书写奏章时,忠心的书僮知道主人的危险,抱着主人大哭说:“主人如不考虑自己的生命,也要考虑上有年老的父母,下面还有年幼的儿子,以后谁来照顾。”极力劝阻。何遵执笔从容地说:“为我感谢父母养育恩情,请照顾我年幼的儿子不要让他荒废学业。我知死期不远,但忠心为国,心甘情愿。”后来被杖打四十,身体俱裂,创伤严重,两天后就死了。那年他才刚三十四岁。何遵居官清贫,死后还是同僚朋友资助才得以安葬。糊涂的皇帝不听劝阻,以致后来果然发生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家谱国际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puguoji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