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世界沈氏宗亲总会原主席、现任名誉主席沈俊昇,及陪同人员吴启文先生,专程从台湾来到临泉,考察古沈遗址。针对国内一些地方争议的沈氏始祖和沈国遗址问题,带着“沈氏源头究竟在哪里?沈国遗址在哪里?”的疑问,在临泉县委宣传部领导同志和县博物馆同志的陪同下,沈俊昇一行考察了老丘堆、沈国古城、点将台、古银杏树、沈亭、沈集等遗址,听取了相关介绍,查看了资料,参观了县博物馆、聃季载游园等地方,召开了“世界沈氏文化研讨会”(临泉县)。最后,他非常满意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沈氏的根在哪里?现在我敢这么说了,我确确实实在这里找到根了,在临泉。”并表示,要动员国际沈氏宗亲力量,带头帮助临泉,打造古沈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一、老丘堆,物证,见证着4500年前新石器时期临泉这一带的繁荣
9月2日上午,沈俊昇、吴启文先生,来到了位于临泉县城西南侧流鞍河畔的老丘堆。冒着毛毛秋雨,登上堆顶,四目眺望,弯弯曲曲的流鞍河从它北侧流淌而过,视野非常宽阔。老丘堆上,陶制碎片随处可见。从事文物保护工作40多年的临泉县博物馆老馆长于亚东先生,弯腰随手捡起一块碎陶片,递给沈先生说:“这是新石器时期的陶器碎片,您拿着作纪念吧!”于亚东接着说:“老丘堆是新石器时期的一个聚落遗址,198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中国社科院和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多次对遗址进行调查,拣选的有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斧、蚌镰、骨针、石球等遗物。1975年,群众老在丘堆上躲洪水,刨锅灶时刨出了西周时期的蒸煮容器陶鬳(yan),非常好,被定位国家一级文物。老丘堆遗址的面积,原先很大,后来,由于水土流失和群众取土,面积比以前小多啦!去年我们进行钻探,并不是像群众所传说的它是沈子墓等什么东西,它不是墓葬,就是一个聚落遗址,距现在4500年以前,是新石器晚期的古遗址。从出土的大量文物看,说明那个时候、那个地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文化非常厚重,经济贸易非常繁荣。”
老丘堆紧靠沈国古城西南侧,隔河相望。在县博物馆,沈俊昇先生见到了在老丘堆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陶鬳(yan),以及石刀、石斧、蚌镰、骨针等实物资料陈列,而且还看到了临泉前不久出土的10万年前的大象化石。
考察了老丘堆,沈俊昇先生连连点头:“物证!老丘堆这么早!历史上这么繁荣!沈国古城距它这么近!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来自网络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