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历史文化名村,饱含着沈氏家族的仁义家风!(一桥一路)

500

在浙江金华和义乌的交界处,坐落着一个古朴的村落——山头下村,建村距今已有500多年,2010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中沈氏,是南北朝名臣、文学家沈约后代,明景泰年间,沈约的第三十一世孙从义乌迁徙到这个村子。数百年来,他们继承祖上遗风,制定家规家训,在此生生不息。

【一桥一路,传家兴德】

山头下村,有一条河流,名曰“潜溪”,潜溪之上有座石板桥,桥身刻有“仁寿桥”三字,其下又刻有“沈感卿造”等字样。这座古桥,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牢固如初。

公元1841年,沈约第四十一代孙沈感卿喜逢80大寿,子孙们合计着做一场体面的寿宴。沈感卿知道后,对子孙们说道:“你们不必为我的大寿浪费银两,把这些银两捐了吧,在潜溪上造一座石桥,方便乡亲们过河。”然而,遗憾的是沈感卿老人没有等到那一天。

两年后,经过子孙们的共同努力,一座长20余米,宽1.5米的3孔石墩桥终于建成。为了纪念这位“私财不吝而公奉必约”的贤者,乡亲们将此桥命名为“仁寿桥”。2001年,沈约第四十六代孙、抗日游击队老战士沈仲阳遗孀也迎来了80大寿。四个儿子效仿先祖,征得老母亲同意后,将祝寿款捐于公益,捐资20余万元修建了一条环村道路,村容村貌为之一新。

2011年,因“仁寿桥”较狭窄,无法通行机动车辆,于是,沈约第四十九代孙沈才兴慷慨解囊,捐资50万元,在“仁寿桥”上游又建起了名为“余庆桥”的新桥。

一座座古桥、新桥,新路,装点着潜溪,方便了行人,也让山头下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仁义古村”。留在村中的村民,耕读传家,和睦融洽。走出村外的人,出仕为官者清廉为官,务实为民;经商者诚信经营,好善乐施…

一桥一路,饱含着沈氏家族的仁义家风。这和《沈氏家训》的传承息息相关。“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这是13则沈氏家训,它深深地烙印在山头下村的每一位沈约后裔心中,成为山头下村沈氏一族的齐家之法,润泽着后世子孙。一座古村古桥的故事,也因为那一份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传承而熠熠生辉。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来自网络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在线客服系统
认亲家谱下载

关闭

家谱国际修谱王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