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瓜沥长巷沈氏宗祠

浙江瓜

沈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沈氏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沈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北朝南,横宽16米,纵深56米,三进五间,两侧围墙。前进低矮,无轩廊,大门如东片旧民居般简陋。二进稍高,为旧时族内议事聚会之享堂。石柱镌联:“苕水织芦思雾隐,柏台补衮见霜清。”三进原为寝堂,构建更高大,明间立8大4小12根圆石柱,四周墙壁立14根方石柱,构制恢弘肃穆。宗祠现为长巷村老年活动室,主体建筑不变。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浙江瓜沥长巷沈氏宗祠


长巷沈氏于宋朝景祐元年(1034),从江苏苏州吴县迁居萧山,始祖公持公沈衡以进士起家,历官兵部,职方司郎中。长巷沈氏为古越之望族,簪缨世家。至清道光辛丑年(1841)已历30世,人口数千计。而转徙他省开族建祠者不计其数。
长巷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祠址在荷花池旁。景泰中遭火灾,十八世祖静学公在旧址重建,里人称绣衣祠。崇祯间遭潮患又圮。乾隆辛酉年(1741)重建大宗祠,历时三年,有“门三拾四扇”。现存宗祠即乾隆年间重建,经过光绪年间修葺。道光年间曾添造万年台,今圮。
长巷宗祠现存大小石碑10通、匾2幅、学馆石刻1块、石烛台1座,为萧山宗祠所罕见。碑记内容涉及明代女将沈云英以及历代名人杜锡、颜真卿、苏颂、张经、魏骥、毛奇龄与沈氏家族的关系,是研究萧山地方史的实物资料。
根据绍兴图书馆保存的《萧山长巷沈氏宗谱》(承裕堂)记载,沈氏家族中出过10个进士,其中宋代4个、元代1个、明代1个、清代4个。另有明代曾出过“武进士”4个,“举人”多达33个。
较有影响的有将军巾帼英雄沈云英,她是明代道州守备沈至绪的女儿,年方二十,英勇杀敌,守卫道州,保民安宁,事迹显著。曾被京剧名家程砚秋先生,搬上京剧舞台,并亲自担任《沈云英》的主演,该剧广为流传。现长巷村存有“云英乡门牌”和“‘云英将军讲学处’字碑”等文物遗迹。
清代进士沈受谦曾出任台湾行政长官,是台湾事务专家,号称“江梅老爷”。他的第三个儿子(沈崇焕即沈定一),他不但是共产主义研究小组的组建者,而且是衙前农民运动、萧绍公路、湘湖师范学校的发起人。
近代又有沈志远,他是被《辞海》中收入不多的萧山人之一。内中称其为“中国经济学家”;杭州市志称他为“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成名著作《新经济学大纲》,故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
现代沈家又有许多企业家的大贾巨商,如沈士龙父子四人,他们同心协力,勇创“沈氏民营企业集团”,造福乡梓;又有绍兴安昌古镇“天官第”的名人后裔,创业海外;还有台湾美国沈氏杰出人物,遍布海内外。
《萧山长巷沈氏宗谱》这部书共40卷,是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修成的,由清末的优秀政治家,同治、光绪的两代帝师,光绪皇帝的“帝党”之领袖,清廷重臣、一品大员翁同龢作序,距今116年,是萧山区内历史比较久远的一部宗谱。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来自网络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