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老、现代教育先驱—何子渊》
何子渊出身于兴宁石马镇教育世家,受客家人尊师重教传统和其父亲(当时主管兴宁教育的官员)的影响,早年就到西洋考察现代教育。从1885年起先后与当时的有识之士一起,创办了多所西式学校,是现代教育的先驱。
何子渊早年就参加了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三合会),从小便喜欢打抱不平,扶贫助弱,维护社会秩序,这为他参加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现珍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罗师杨的老师、经学大儒罗补月编撰的《兴宁县乡土志》记载,何子渊36岁那年就曾组织众乡亲在石马三眼桥一线,大战并击退了假借会党之名,作恶多端、啸聚山林、横行潮梅两地的陈廷山匪帮。
何子渊1905年底加入同盟会后,把石马小学、家乡的箭竹顶茶场、兴民学堂、兴宁公学堂等场所作为梅州地区同盟会的秘密联络点,培训和保护了大批革命党人;他还组织参与了1907年同盟会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1909年准备发动的“己酉嘉应州起义”,并大力支持1911年发动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可见,他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确是辛亥革命元老。
何子渊的晚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声中度过的,他积极动员和组织族人坚决抗战,坚持抗战,其事迹感人至深。
此外,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也一直是同情和支持的,直接或简接地支援了共产党在兴梅地区的革命活动,保护了大批共产党人。
该书比较翔实地记述了何子渊,作为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普通而杰出的一员,如何引进和创办现代教育,如何参与辛亥革命,如何实业救国,如何动员族人矢志抗日,如何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移风易俗、调解族群纠纷等感人事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家谱国际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puguoji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