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三岁母授字,四岁读诗经史,六岁执笔学书,九岁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他能熟读成诵,寒暑冬夏,都不松懈,自幼聪敏好学,人称“神童”。 蒋士铨即能说会道、又能诗善对。昼泛书海苦作舟,夜伴母织至鸡鸣,终身笃学,卓有成效,遂成大器。清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被乾隆皇帝称为“江右两名士”之一的蒋士铨,戏曲造诣直追汤显祖,戏曲成就超过了诗词。
话说有一年,铅山县城永平刚来了一位新任知县,知县派人送请柬请蒋士铨父亲赴宴,因其父卧病在榻,蒋母钟氏只好命士铨代父前往。知县见酒席上坐了个小孩,感觉奇怪,近身瞧一瞧士铨嘲弄说:“小犬无知,敢入深山侵虎豹。”明眼人都知这上联是辱骂士铨的,却没有人想起下联来。这时只见士铨不慌不忙站立施礼回道:“巨龙未见,暂游浅海陪鱼虾。”知县一听,气得脸红脖颈粗下不来台,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一年岁末,蒋士铨从外地风尘仆仆赶往铅山永平老家过年。因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直至除夕夜才赶到了家。见到母亲,触景生情写了一首《岁末到家》诗,诗曰:“爱子心无尽,归家喜乃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迹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曾有一次,县邑官员意欲试探蒋士铨才学,出上联说:“嘴巴吃肉,肉吃肉,活肉吃死肉。”士铨巧用筷子夹着几片春笋晃动了几下说,“对上了。”众人不解其意,士铨这才慢条斯理地说出下联道:“筷子夹笋,笋夹笋,老笋夹嫩笋。”大家晃然大悟,官员惊叹赞赏说:“名不虚传。”
又一次士铨路见不平,与财主打赌,助长工出对喜讨双工钱。财主出上联:“白鸭和鵝,羽毛一般声各别”。士铨对下联:“乌龟与鳖,形状相似壳不同”。财主愿赌服输,兑现了长工双工钱。
一年,京城有一编修来永平石井庵,有意拟出一上联要乡人对。上联说:“龙泉长长长,长长长流。”这怪异上联一时无人应对,编修见状,正洋洋得意。陪同的士铨巧对出下联道:“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对怪对为乡里争光,一时成为佳话。
一年端午节,士铨题诗拦阻知府观龙舟。知府见上联说:“仲夏灾荒哭哀天,老皇驾崩未周年;下联道:山中鸟兽都流泪,知府何忍观龙船?”本想趁民间节日好好游玩一番,不料,却被蒋士铨的一幅对联败兴而归。
清乾隆年间,蒋士铨在京城翰林院任编修时,常与同事谈论家乡铅山的山水风光,言谈中时有溢美之词。一次,他随同两位编修途经铅山,蒋士铨盛情邀请他们来到老家永平去游览时,其中一位同事想起他曾说家乡人杰地灵,士子乡民都能作对赋诗。这时,见镇北有一座风波塔,灵机一动便出上联说:“宝塔尖尖,七层四方六面”。说完,有意问一路过少妇讨出下联,少妇听后,摇右手不答而去,两同事见状,都讥笑蒋士铨“士子乡民能对”言而不实。他却拊掌笑呵呵道:“两位大人所求下联已答出”。两人不信,蒋士铨微笑说:“这叫哑对,上联曰:‘宝塔尖尖,七层四方六面,’少妇下联却对曰:‘玉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这是以手势代言词,有何不可?”两编修被他的机智灵气所折服。
《河口》诗:“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移官资坐镇,转粟奉神仓。贤相何人继,空寻绿野堂。”这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所描写一幅河口古镇市场繁荣的诗句。诗人独具匠心,用敦厚朴实的笔触,勾画出当年八省码头——河口的水运繁荣和市井喧嚷的景象。
乾隆皇帝五下江南时,一次从浙江,途经铅山去福建。想起蒋士铨来,碰巧他正好告假在家,密传其前来伴驾。君臣相见,在河口游览过“民和乡”,第二天畅游“瓢泉、期思”后。乾隆突如其来对士铨出示上联道:“有民和家乡才兴旺,”士铨施礼忙说:“皇上赦免无罪,微臣才敢对出下联。”恕爱卿无罪,乾隆说。士铨这才敢对出下联说:“无稼轩国邦要衰亡。”乾隆默吟三遍,高兴大笑道:“蒋爱卿,你对得好,对得巧呀!”
时近午时,一行人来到蒋士铨家之前,士铨赶到家将乾隆皇帝要来家中作客吃饭的事禀报钟氏老母。老夫人把乾隆要吃“百样蔬菜、诸多肉食”的话思忖后说:“皇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考我母子俩啊!铨儿,叫人即刻上街买几斤猪肉,你上后园拔几株绿油油的白菜,为娘动手烧给那皇帝吃吧。”
士铨不解地说:“老娘,皇上说要到我们家吃‘百样菜蔬,诸多肉食’。我心里正着急,就两碗菜行吗?”她低声告诉士铨如何回皇上的话。士铨微笑点头。乾隆带两随从来到蒋士铨的家,正当午时,士铨先奉香茗,接着请皇上吃午饭,桌上却只有两碗菜,一碗是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另一碗是油光闪亮、青翠欲滴的白菜。乾隆心里高兴,想这蒋士铨十分了得,竟然知道朕要吃的是这两样菜……他一边喝着头道水酒,一边吃肉吃白菜,对侍立一旁的蒋士铨说:“朕说要吃百样蔬菜,诸多肉食,爱卿如何只做两碗菜呀?”
士铨不慌不忙地回道:“白菜乃百种蔬菜之王,猪为六畜之首。吃了白菜就等于吃了百样蔬菜,吃了猪肉就像吃了飞禽走兽的肉一样。”乾隆点头微笑又说:“朕就以这两碗菜为题,出一上联:‘百菜还是白菜好’,”士铨张口对出下联:“诸肉要数猪肉鲜”。乾隆鼓掌笑起来赞许道:“好一个‘诸’(猪)肉对‘百’(白)菜!”
君臣一行沿路游览来到石塘,还想看看这个江右名士的风采,更想了解蒋士铨是否有真才实学。乾隆冥思苦想出“四个字”字谜,想用字谜来试试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聪明,善解人意。就说:“木多一撇不念禾;正少一横不读止;不加一点才是见;金无两点全是欠。”这时,蒋士铨对乾隆恭恭敬敬地回道:“皇上,微臣已猜出字谜的谜底了,但臣这次有个要求。”乾隆点头说:“爱卿有要求,尽管提出无妨。”士铨回又轻声道:“请皇上允许臣走近,看清龙颜才能说出谜底来。”旁人听了,都吓坏了。乾隆却高兴起来,说:“朕盼你猜出来,准你走近,以便说出谜底。”士铨慢慢走近乾隆,抬头看过乾隆,悄然道:“这个谜底就是‘移、步、视、钦’四个字!”乾隆一听,顿时龙颜大悦朗声说:“爱卿猜得对,动作做得好!果然才思敏捷,不愧为‘江右名士’!”蒋士铨自从猜出乾隆皇帝的“四个字”谜底之后,一时名震朝野。
被乾隆帝称赞为“江右三大家”豫章“孤凤凰”的奇才戏曲家、教育家、诗人蒋士铨在永平镇小住时,先后为建铅山试院作序:“……吾邑同人,好以醵资,即建凌云之塔,藉培地脈,今复斟酌赢余,创营试院。庶地于县署之东。重关缭垣,广庭峻宇,夹陛森列若干楹,深广若千尺,使客千人。”为重建凌云塔(又名安州塔,又称文峰塔)作记:“吾邑山川秀灵,毓为俊杰,……”。
蒋士铨生活在清康、雍、乾盛世的中后期,政治上提倡“满汉一体”;思想上崇拜程朱理学,罗致全国名士入翰林院或充任地方官吏;一方面开展汉文化典籍的整编。《藏园九曲》系他当时巅峰之作,传唱颇广,老幼悉知。士铨戏曲风格大都激昂从容,慷慨大气,是继关汉卿、汤显祖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曲家,被梁启超誉为“中国曲词界之最豪者。”今人钱仲联教授评论说:“蒋士铨以诗曲成就双双得到著名评论家的充分认识和最高评价,这在整个清文学史上,恐怕不得不指为绝无仅有的一家。”
声明:来源于网络,侵删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puguoji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