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山溪穿越连绵群山的脚下由南而北潺潺流淌,山溪的两岸矗立着一座座古旧的民居。这是一个处于深山沟里的小小的村落。
于情于理,像这样一个地处极为偏僻的小山村是极易被忽略被遗忘的,然而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却深深印在了四面八方的人们的脑海里,因为徐偃王,因为大公殿,因为清明节祭祖灯会。
大公村清明节祭祖灯会活动始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该村以朱氏人口居多,他们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后裔。理学亦即儒学,朱熹是宋代儒学之大集成者。大公村朱氏祭祖,何以祭祀徐偃王且数百年来相沿成习?因为徐偃王是仁爱之君,而仁爱是儒学的核心和灵魂,于是大公村的朱氏后裔们便与徐偃王有了不解之缘。徐偃王者,西周穆王时淮河流域徐国国君,素行仁义而国安民乐,并赢得三十六个诸侯国拥戴、朝贡。周穆王忌惮徐国势力扩张,命楚国随之举兵伐徐,徐偃王不忍国民遭受战乱之苦“以国易仁”率百姓弃国南迁而至现今的龙游一带。因避宋末战乱而隐居深山的朱氏后裔遂建殿以祭祀“天下为公”的徐偃王,殿名称“大公殿”,村名也为“大公”。在朱氏族人的倡导下,大公村池氏、杨氏等村民也都信奉徐偃王、礼敬徐偃王。
仁爱是普天下人的向往,仁爱是所有人应有的价值观,仁爱有着超越区域和氏族界线的力量。
寓居龙游已三十余年,曾多次到过大公村,因为工作,更因为大公殿因为徐偃王。然而,每每受条件所限机缘不巧,到大公村参加清明节祭祖灯会却从未如愿,但一直心向往之。今年因曾担任县民协主席的县史志办主任黄国平先生召集组织,终于圆了这个久有的梦。
沿着蜿蜒的山道,约十时许车子到了大公村村口,就听到了鼎沸的人声,就遥望见村道和村民屋檐下高高悬挂的繁多的红灯笼。下车步行进村,只见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人们比肩继踵,大大小小红黄蓝白各种各色车子占据了可以占据的所有地块,村道边卖食品的、卖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的等等大大小小摊铺一个挨着一个,地形狭小的大公村竟成了异常热闹繁华的都市。这一天,在大公村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个盛大的庙会;与庙会形影不离的,便是戏剧的演出。这一天是大公村的“狂欢节”,而这一切都缘于徐偃王。于是心潮澎湃了,感叹着人心向善,感叹着人们对徐偃王的热捧和虔诚,感叹着人们对和平安详的不懈追求,也感叹着人们对于仁爱的梦想。
声明:来源于网络,侵删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puguoji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