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的起源与迁移路线

吕氏的

天下吕姓,源出南阳。然而,不少《吕氏族谱》虽然标明“源出南阳”,但其世系却上溯至明朝,再往前并无记载,只是比较模糊地写着一段话,大意是吕姓起源在今河南南阳一带的吕国。《左传》、《史记》等多种史籍中,均有吕国的相关记载,吕国位于今南阳境内也无争议。但吕国到底位于南阳哪个位置,史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说法。

     唐朝地理学权威著作《括地志》记载:“古吕城在邓州南阳县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文中描述的位置,经确认是在今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一带。因此,南阳古吕国姜子牙文化研究筹委会2005年召开的一次“文化研讨会”认定,这里就是古吕国国都所在地,也是姜子牙(即吕尚)的故里。

      吕姓始祖,伯夷曾婉拒尧帝禅让

      不少《吕氏族谱》记载,伯夷是炎帝的第15世孙。《史记·五帝本纪》则记载:“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据此记载可以断定,伯夷与禹、皋陶、契、后稷一样,都是尧帝时期的重臣。舜帝即位后,他们被召回重新分配官职。伯夷被任命为“秩宗”,负责掌管三礼,舜帝称赞他“伯夷主礼,上下咸让”。

     据记载,伯夷曾帮助尧帝治理部落联盟,政绩突出,尧帝曾想过将帝位禅让给他,而被伯夷拒绝,并推荐舜继承帝位。伯夷辅佐尧帝,又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视为“心吕之臣”,所以封地名称为吕。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庄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均记述了大禹、伯夷治理洪水的事迹。

      与吕同源,吕、齐、尚、望四姓

    《通志·氏族略》记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吕尚辅佐周武王灭商后,他本人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齐国逐渐发展壮大,其后裔齐桓公更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氏家族的田和废掉齐康公自立,同年被周安王册命为君,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原本的姜姓吕氏王族成为平民,他们为了纪念曾经的显赫,便以先祖所立国号“齐”为氏,这便是姜姓齐氏。这支齐姓人,多尊吕尚为得姓始祖。《元和姓纂》记载,吕尚字子牙,在周朝为官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他的后裔中有人以他的名字为氏,称“尚氏”,史称“尚氏正宗”,他们也尊吕尚为得姓始祖。

      吕尚又称“太公望”,其后人中也有人以其称号为氏,称“望氏”,世代沿用至今,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如今,望姓在河南省主要分布在郑州市、商丘市、洛阳市等地,在湖北、四川、山东、安徽等地也均有分布。

      秦汉时,吕氏主要在北方迁徙

吕氏的起源与迁移路线

      据记载,春秋初年,吕国的邻居申国被楚文王攻灭。吕国公族害怕强楚也来攻打他们,遂举国东迁,在新蔡一带重新建立吕国,史称“东吕国”。然而没过多久,当时较为强大的宋国举兵攻打东吕。人单势孤的东吕很快被消灭,吕氏家族四散逃亡,来到郑、晋、齐、鲁、卫等国居住,从此不再显赫。

      在宗法制盛行的先秦时代,家族地位一旦丧失,族人很难重整旗鼓,吕氏也似乎从此销声匿迹。史籍记载中,“吕氏”的称号直到战国晚期才重新出现,这就是卫国人吕不韦。吕氏家族潦倒到什么地步?看看吕不韦的商人出身就知道了。所谓“士农工商”,商人在当时是“下等人”,比一般平民的身份还差两级。

      秦汉时期,吕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并主要向北、向西播迁,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形成望族。这时的吕氏以吕公家族为代表,他的女儿便是汉朝第一位皇后吕雉,这支吕氏家族在汉初盛极一时。

      西汉末年,吕尚的一支后裔迁居琅琊郡(今山东日照一带);东汉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一支吕氏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当时著名的猛将吕布,便是这支吕氏家族的后裔。

吕氏南下,曾因战乱大规模南迁
吕氏南迁始于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有吕氏族人聚居,但人数尚少。魏晋南北朝时期,吕氏开始大量南迁,尤其是永嘉之乱以后,迁徙规模就更大了。这一时期,南方北方都出现了不少十分有名的吕氏族人。
吕蒙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吕蒙在孙权当政时受到重用,他曾计擒郝普、勇斗张辽、击败关羽、智取三郡,不仅功勋卓著,在当时还是发奋读书、勤能补拙的好榜样,“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他有关。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方百计诊治护理。公元220年,吕蒙在内殿中去世,死时四十二岁,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
同一时期的吕岱、吕范两人,也是孙权帐下的重臣、大将,他们的功劳与吕蒙相比不遑多让。三吕同在一朝,可见当时吕氏在南方已经发展兴盛。而北方吕氏则以南北朝时期的吕光为代表,他建立的后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吕姓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后凉在历史上存在了48年,开发了当时的西部地区。
两宋时期,“三世四人”的吕氏家族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吕姓政治家、思想家,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三世四人”的吕蒙正家族。
《宋史》记载,后晋年间,吕蒙正出生于洛阳一个官宦家庭,但幼时和生母被赶出家门,寄居在洛阳郊区的寺庙里。他在一座山洞里苦读十年,并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考中状元。11年后,他被宋太宗任命为相。不过,他多次直言上谏触怒皇帝,并因此三次遭贬,三次复任宰相。吕蒙正有7个儿子,均在朝为官,宋真宗有心提拔他们,而吕蒙正却称“诸子皆不可用”,只有侄子吕夷简是“宰相才”。他“荐侄不荐子”的做法,在当时被推为公正无私的典范。
宋真宗死后,继位的宋仁宗年幼,刘太后临朝称制。身为宰相的吕夷简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约束刚愎自用的刘太后,另一方面还要辅佐教导年幼的宋仁宗,并在这种情况下使“朝中无事、四海晏然”,可谓鞠躬尽瘁。吕公著是吕夷简的长子,在宋哲宗年间官居宰相,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他辅政期间四海升平。
吕公弼是吕夷简的次子,与长兄吕公著同朝为官,官至枢密使,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部长。此外,吕公弼的书法也著称于世,《子安贴》等流传至今。此外,在宋朝有名的吕氏家族还有以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为代表的蓝田吕氏,以宰相吕惠卿为代表的泉州吕氏,以及以名相吕颐浩为代表的齐州吕氏等,可见吕氏家族在宋朝人才辈出,并且多出名相。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侵权联系删除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