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宗亲方城寻根谒祖缯国故土研读根亲文化

曾氏宗

12月4日,在古缯国博物馆落成之际,中华曾氏拜祖大典在南阳方城古缯国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曾氏宗亲前来祭拜曾姓始祖—曲烈。

寻根谒祖是所有华夏子孙的祈求和渴望。曾姓的祖根地在哪?这一直是后裔们孜孜不息的寻根情结。上个世纪河南方城八里桥夏代遗址的发掘,揭开了古缯国神秘的面纱。2010年4月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认定河南方城为“中华曾姓祖根地”,2012年12月12日,古缯国文化苑项目在方城八里桥正式启动。曾氏后裔的杰出代表曾宪梓博士曾挥毫泼墨,写就“古缯国遗址”、“中华曾姓祖根地”的题词。

乘借拜祖大典的举行,首届古缯国文化与中华曾姓源流研讨会同日在方城举行。研讨会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曾姓委员会承办。

来自国家博物馆、省社会科学院、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北师大、苏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曾姓、张姓、王姓、孔姓等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机构代表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围绕古缯国与曾姓起源、曾姓名人与曾姓文化、根亲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曾”,古代又作“缯”,其得姓方式系以国为姓,而最早的缯国在今河南方城,所以方城是中华曾姓的祖根地。现将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曾氏宗亲方城寻根谒祖缯国故土研读根亲文化

方城被赋予“古缯国遗址”当之无愧

曾或作“鄫”、“缯”,是夏代的一个著名古国。曾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迄今已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

关于缯国文化发祥地问题,后世学者歧见纷纭,争讼不已。纵览中国历史,曾经存在过三个曾国,即潧水之曾、瑯玡之曾和缯关之曾,其地域分别在河南新密新郑、山东兰陵和河南方城。这三个曾国虽然同为姒姓,但在时间上却有先后之别,并非都是夏禹后裔曲烈的始封之地。著名先秦史学家何光岳先生考察了它们源流发展轨迹后,提出:“鄫国,子爵,为姒姓。约在夏代中叶,始新中国成立于缯丘,在今河南方城县北,夏代之缯,当在缯关,到商代才东迁潧水,周武王灭商时,封鄫为子爵,移封鄫于山东临沂地区苍山县西北古鄫城(缯、鄫、曾古时通用)。”三曾的历史被梳理得清清楚楚,它们之间原来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著名姓氏学家袁义达先生也有大体相同或类似的看法。由此可知,曾国的故墟在缯关,即今河南方城,曲烈于夏代中期于此立国,史称为“缯”。新密新郑之曾与兰陵之曾是方城之曾的分支或是由其裂变而来的,其时代偏晚,不可能是曾之故墟。追根溯源,河南方城才是曾国文化的发祥地。方城被赋予“中华曾氏祖根地”、“古缯国遗址”、“丝绸之路源头”等桂冠是当之无愧的。

曾氏宗亲方城寻根谒祖缯国故土研读根亲文化

古缯国在方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

姓氏祖地、名人里籍关系着地方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认定要非常严肃,结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此我提出了三重考证法即古史文献、考古与民俗民间文化。方城在这三个方面结合得比较好,古史文献中有甲骨文、《史记》等相关记载,考古文物有八里桥遗址、古缯关遗址,民俗民间文化有曾姓寻根活动。前两种是静态的,第三种是动态的活的文化,尤其珍贵。姓氏主根起源具有唯一性。先秦有以国为氏、以官爵为氏的传统。曾姓源于以国为氏,古缯国在方城,因而曾姓祖根地在方城,我认为是可信的。

中国民间有孔、孟、颜、曾四大姓拥有一个通天谱的说法。所谓“通天谱”,即全天下这四大姓只有一个家谱。在中国的家谱文化中,一般都是一姓一谱,也有个别姓氏因源出同一远祖,而同用一个家谱的,但孔、孟、颜、曾四姓并非同出一祖,为何也共用一谱呢?原因是这四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曾参四大圣贤,我认为,孔、孟、颜、曾四大姓拥有的通天谱,可谓之“文化通谱”,这是一种文化认同,一种文化精神。由此我们也可见出中华曾姓的文化品格与地位。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评孔孟颜曾四姓的字辈谱时说:“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声明: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侵权联系删除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