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编修好族谱的五点建议

家谱国

大家都知道族谱的重要性了,相信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那大家知道怎么来编修呢?下面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努力创造编修谱牒的条件

编修族谱的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这是成功编修的前提。天时地利方面的条件容易创造,人和方面比较困难。在以往编修过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人。

二、除去编修谱牒的通病

我们常说修家谱可以补国史之不足,但如今很多修家谱的人员都是到国史与方志中找资料。有的修谱人员把历史上的同姓名人悉数网罗到家谱之中。因此同一个名人就会出现在不同的支系中,并且多数是把名人立为本支始迁祖或开派祖。纵观编修通病主要有以下5种:

1、喜欢寻找名人为始祖。自古以来就有追认“帝王圣贤”为始祖的问题。正如有人总结那样“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踳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

2、偏爱于姓氏源流考却不得法。为什么呢?皆因编谱者没有基本的国学修养,又没有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文献,仅凭个人的愿望。但恰恰相反,这正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3、热衷于统一世系和字派。有的人以曾孔颜孟四姓同派为例,强调本姓须统一字派,于是新立字派,把老字派一律废止。还有的修一次则立一次,可谓一个师傅一个法。同姓不同宗如何能做到统一世系,同姓者常言五百年前是一家,但要有依据,若无依据,怎能认定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

4、攀比家谱卷数,选材不当。许多人把历史名人对家谱的论述、谱牒常识以及中国历史纪年表都收进了家谱之中,以提高族人对家谱重要性的认识,方便今人换算公元纪年,用心虽好,却大大增加了家谱的篇幅。有些地方把一族之谱修成了一家之谱,或是把一家之谱修成了一人之谱。

5、体例创新不合理,无审校。中国谱法实乃宗法,有大宗与小宗之别。传统的欧苏家谱体例皆为五世一图,尊小宗。但欧式保留了大宗的主导地位,故后世多法欧式。现在有的人干脆把定名为族志,仿地方志体例来修。方志是由地方政府组织编撰的地方性史志,应保持民间的立场,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否则就会失去价值。

三、广泛收集与整理编修资料

为什么叫编修呢?这就是在老谱基础之上进行补充完善的,而不是像写文学作品哪样去创造。编修的全部资料须是客观实际,不能假设,不能虚构。因此,要编修好,就需要广泛收集与整理编修资料。

中国历来聚族而居,收集老谱要到祖居地,就是通常所说的寻根问祖。越是交通闭塞的地方,获得老谱的希望越大。寻访到老谱后要悉心研究,研究者应具备相应的文字功底和史学常识。各地在修谱过程中发掘出了许多韩氏老谱,但在系统研究方面力不从心,并非族中无人,而是真正有能力从事修谱的人尚未与编委会取得联系。

四、制定编修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修谱,首先要制定修谱规则制度。编谱过程中,每一个编修人员都需要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规则制度。

五、编辑人员要善于学习与交流

进入新世纪,普遍应用了电脑打字,激光照排的新技术,特别是近两年网络建谱及修谱软件发展很快,韩姓人与其他许多姓氏都在修全国性、世界性的谱牒,有的叫总谱,有的叫统谱,有的叫通谱。

有人估算现在全国民间从事修谱的编辑人员保守估计不下十万人,身居庙堂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老谱,对民间修谱热乐观其成。专业水准与业余水准不啻是天壤之别,有专业水准的人极少加入民间修谱的行列,而从事修谱的人大多是业余水准,此乃当下的现状。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大家都了解了上述关于编修好族谱的五点建议,如果还想了解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吧。

家谱(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国内首席谱牒学专家,家族史研究学者领头而建,旗下网聚互联网精英,金融界大拿,高水准营销团队以忘我敬业的职业精神致力于“传统文化+互联网+大数据”的革新事业,在“记住乡愁”的时代,为你寻根溯源,在历史的倒影中,找到生命的回声。

家谱国际是一个组建姓氏的网站,其包含家谱编修家谱印刷并研发了手机软件认亲、电脑软件修谱王,帮助各姓氏去完善家谱,寻根问祖。

声明:来自网络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18155119346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