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龙田东营余氏宗祠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始建于明初,续建于明中叶,至今达600余春秋,是东营村、东壁岛余姓望族共同享有的祖祠,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
该祠堂不但规制宏伟,村民们还颇具文物观念,在修葺祠堂时以旧修旧,使得修葺后的祠堂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东营余氏宗祠照壁
来到东营余氏宗祠,面前一面长约30米的华丽厚实的照壁映入眼帘,这是福清众多祠堂中难得一见的“宝物”:不但岁月长,而且规制大。
外照壁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顶上有6个飞檐翘角,飞檐下黄绿相间的滴水一字排开,其下方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墙身的中心区域,则由红色方砖贴砌而成。那照壁上青石垒就的墙基,不规则中显秩序,平凡中见沧桑。整座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东营余氏宗祠前面的外照壁,印证了余氏宗祠兴建于明朝的史实。
东营余氏宗祠中厅插屏
进入第三殿,上古遗留下来的窗雕,经过修葺、鎏金,熠熠生辉。窗雕上透雕有凤凰、麒麟、仙鹤、快鹿、大象、蝙蝠等吉祥鸟兽,寓意余姓族人飞黄腾达、吉祥幸福。
保存完好的窗雕
过道旁边,是两个小巧玲珑的天井,除了点缀花卉,柱上有书法名家的书法令参观者难以挪步。那是东营族人士、曾任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巡视员、著名书法家余险峰的墨宝。朱红的柱子,漆黑的对联,名家的书体,使得余氏宗祠整个建筑群相得益彰、蓬荜生辉,令参观者不禁发出一阵阵赞叹声!
当然,东营余氏宗祠的“镇祠之宝”远远不止这些。宗祠内一排鎏金的插屏里面就“大有文章”。这排插屏系余氏祖上留下来的,加工年代目前无法考证,它的珍贵不但在于“老”,而且在于雕刻的精工和寓意。
东营余氏宗祠生肖插屏上的透雕构件
每扇插屏上均有动物透雕作品,连接起来自左至右是12生肖的12种动物。细细鉴赏,整组生肖透雕作品,构图饱满,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实为修建东营余氏宗祠工匠们为今人留下的一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各个祠堂都有24孝画作存世,其意义在于劝善。而余氏宗祠新增的12生肖透雕作品,寓意全族男女老幼团结互助、和气生财、事业发达、共同进步。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家谱国际
家谱信息化联系人微信:jiapuguoji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葛大店)加侨国际广场B-1301
联系电话:0551-85205687